“爸爸真棒”对上海乃至中国语文教育届的“传奇人物”——特级语文教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老师的收集《黄玉峰:语文教育就是要"死记硬背"》在家长、语文教师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您认为的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令人意外的是,黄老师既不支持应试教育,也不支持素质教育,而是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人生教育。
▲黄玉峰校长的办公室一角。
我们坐在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四壁书画的校长办公室里,品着茗茶,收集黄玉峰校长时,我并没有想到,他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这样的故事:
我拎着一个大妈跳广场舞的大喇叭,一路走一路讲,72个学生跟着我,围观的人也很多。”
黄校长笑眯眯地讲他如何带着五浦汇实验学校一群还没有正式入学的初中新生,利用暑假三天的时间在浙江做“文化学旅”的事情,黄玉峰多年坚持复兴中国“从学”的教育方式,亲自带领学生开展文化游学活动。
我们白天旅游,晚上作报告。旅游过程中我一边不停地讲,一边教他们写诗。
第一天去的时候他们不大会写,我就自己写一首诗,或者两句诗,让大家来模仿,第二天下午,我写一句诗,大家要么模仿,要么把我这句诗放到自己的诗里去,然后大家再写,写下面三句,结果谁也想不到,孩子们成长速度快得简直令人惊艳,三天时间,一下子就写出了700多首诗,而且还写了很多文章。
孩子们每天都起劲得不得了,写东西写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他们在床上的时候都想写……”
在古稀之年,“转型做校长”是黄玉峰对自己的另一个挑战。也许您跟我一样,非常好奇,像黄玉峰老师这样,能够写出如此有批判力的《“人”是怎么不见的?》,并且在当高考阅卷组组长时敢于对抗标准答案,“能救一个人是一个”的人,面对一所学校让他施展才华,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时,他会如何去做呢?在这个过程中,黄校长又有哪些关于人生教育的感悟呢?
▲黄玉峰老师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进行“文化学旅”。
Q=爸爸真棒,A=黄玉峰
好的教育,就是把握一个“度”
Q 许多家长都在追求理想的教育,可是越追求却越不理想:在体制内上学的家长受不了学校过于“鸡血”,在体制外上双语学校或者国际学校的家长又诟病中文不一定学得好。您可以给我们的家长支支招吗?
A 这个话题说起来很深奥。
现在整个社会的心态已经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平静,家长都在不断地比较,在比较中产生一些想法,采取一些行动。结果,可能实际的教育和教育的本意开始有点背离。
双语也好、三语也好,是否刷题,体制内外,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只抓应试,没有其他的能力、素质,这样的学生毕业出来肯定不行,而如果你为了逃离中国的应试就一定要脱离这个体制,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学校校长也好,教师也好,家长也好,能够相对平衡点的话,就可以尝试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
我的看法是,还是应该承认社会现实就是这样的,我在这个现实基础上怎样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引导他来阅读自己国家的文化经典,打下自己国家一些传统文化的基础。扎扎实实的读一点书,积累一点文史方面的东西。
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要完全为了上学,稍微宽松点,这里面就讲究一个平衡。
Q 平衡可能是最难的,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怎样追求这个平衡呢?
A 中国人很讲“度”,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非常好的一种思想方法,他就是讲,在各种矛盾,各种相对的问题当中,各种不同的环境当中,不同的时间里面,不同的年龄当中,找到一个最恰当的度。做个比喻:
《诗经》里说:“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孔子就说了:“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鸟儿尚且能够感觉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地方找到一个栖息、做窝的点,这个窝是对它最有利,是它选择过的。那我们人为什么不如鸟呢?
现在客观上我们是在中国,你生在中国,是个中国人,你生在上海,是个上海人。你边上环境的情况不能选;
还有,你孩子的聪明程度,孩子的能量也不是你能选择的,它都是一些变数。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的智慧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各种变数当中找到最恰当的一个度。
这个度是最要紧的。比如,如果我这个学校不考虑到考试,那么我们学生就考不出去,考不去的话学生有意见,家长也有意见,这就不是我要追求的东西。因为将来要接受好的教育,一定要进比较好的学校,当然你可以不进学校,但这毕竟是少数,这不是一个通路。
比如当年的韩寒和我在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所有人都反对韩寒,我说应该让韩寒自己选择。当时就有朋友不理解,说黄老师你这是害学生。我说某一个学生他不愿意走升大学的道路,他愿意自己来创业,我们应该支持他而不是阻挠他,但是我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这样讲,这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
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不但要进大学,而且要尽量进入好的大学。因为进入好的大学,他的资源相对会比较好,成才的几率会更大。
你如果在逆境当中能成才更好,但在逆境当中不成才的人更多。他们要受到社会各种各样的约束,人们会问:你怎么没有证书?你怎么没有大学毕业文凭?你怎么不是硕士生?
我现在招我们的教师,我也要看看你有没有硕士生、博士生文凭。社会本身就是这样的,你如果有胆量去冲破这些东西,那是你的个性。对于我来说,个别的人这样做我可以支持,但总体上不能这样做。
所以,家长、老师都应该权衡好,怎样可以让孩子既具备“应试素质”(毕竟应试素质也是一种素质,是适应社会选拔体系必须具备的素质),又能够给到孩子相对宽松的氛围,发展孩子的个体特长。
人生教育,君子养成
Q 那么您在五浦汇实验学校是如何把握这个“度”,如何培养孩子的呢?
A 我们要把孩子们培养成才,同时又要考虑到分数,所以我就提出来一个教育的目标“人生教育”,它不是素质教育,也不是应试教育。
它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时间维度,就是不但关心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还要关心他的后天,关心他的整个生命过程,甚至当他老了面临死亡的时候,他都能想起我们在中学里老师给我讲过的一个道理,我如何坦坦荡荡的面对生命的结束,面对死。
另一个是空间维度,就是横向来看,我当然要有学校里的数理化,语文历史等分数,不但要书读得好,而且能力要强,不但能力强,而且心态要好,心地要善良,所以我在学校里提出了八个字的校训:独立,善良,智慧,美丽。
第一,独立。你要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慎独的精神。
第二,善良。我们培养的人如果不善良,再独立也没有用。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美国学生来交流
第三,智慧。不是小聪明。我是反对耍小聪明做学霸的。我跟学生公开讲:我们不要做学霸,我们要做学人。
学霸只是追求成绩,差一分也不行,一定要上去,这个心态不好。我们除了做学人学习成绩好以外,还要动手能力要强。而且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要能够很大气地处理,理解“吃亏是福,慢慢来,笑到最后”的道理。
我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碰到了很多成绩很好、后来到了社会上却无声无息的学生,他们连一个普通职员,一个技术人员都做不好。
另外有很多人,玩也玩得很开心,成绩也还过得去,出去以后有一种领导的气魄,对人很善良、愿意吃亏,甚至真的愿意大家赚了钱以后,我少一点你们多一点也没关系,这样的人马上就成为领袖了。
所以要智慧而不是要聪明,聪明往往是爹妈给的,而智慧是你在整个人生当中修炼、修为出来的。如果你心里只有分数的话,顾不得这些有意识的修为,甚至心里面想,最好别人的成绩不好,最好他们都听不懂,那你到社会上去的时候,别人看得出来你这个人太计较,太有心机,不会愿意与你交往。
所以善良和智慧是连在一起的,善良的人其实是有智慧的,这是两者间的关系。
第四是美丽。
美丽是心灵由内而外的一种能力。初中生一进校我就带着所有的学生到复旦大学走一圈,介绍复旦大学各种各样的历史,介绍建筑,介绍诗歌,结束以后就问他们:你们觉得你们的行为方式应该做到什么?
他们有的说要纪念,有的说要守规矩,我说这些都要,但最重要的就是要一直笑,你们看黄老师整个过程当中都是含笑的,不管什么事情我都是含笑的,你看看你们也在笑,要知道这个笑是很重要的,一辈子就是要以笑脸对待人生,这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美丽。
笑脸是最美丽的,人的长相各种各样的,但是不管多么漂亮的人,如果心地不好,脸也总是难看的。如果你是开心的,长期笑,你只要内心世界是很纯净的,过十年二十年,笑就会改变你的脸,你二十岁的时候可能并不好看,可后来你到七十岁八十岁就比人家好看得多。
▲黄老师和孩子们的笑脸。
我要用人生教育来改变人生,所以我总结了八个字的思想叫“人生教育、君子养成”。每届学生被学校录取后我都给他们写一封信,全部用毛笔写,每个人都有一封信,160个人,都是我亲手写的,而且盖上图章,图章上面就是“人生教育,君子养成”,这是我对他们的愿景。
这也是我的一个理念——要培养“君子”。君子和小人是对立的,小人就是专门考虑利益,而不考虑道义,小人不是坏人,他是考虑的方向不对,所以我们就要改变他们的思考方向。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有很多不同的做法:
比如劳动。人不能够不劳动,我们开辟出一块农田给学生耕种,每个班都承包一块田地,每个学生都来体验播种与收获的乐趣。
学生们要有机会表现自己,我们每个星期有个叫“周周演”的活动,在学校的下沉式广场,让学生随机、随性表演。一个人演、一群人演、翻跟头、唱歌、跳舞、说相声、拉手风琴,自己爱演什么演什么。你自己放个帽子在旁边,老师、同学给你丢些钱你表演一下,就像街头卖艺一样。
这些活动都是纯自愿、没有硬性要求的,你不想过来要到图书馆去看书也可以,有些作业没做今天不去也没关系。我们就是搞搞玩玩,让学生有个才艺展示的平台,在展示才艺的时候,同学之间的感情会加深。
同学之间是兄弟,这么多人聚到一个学校来,我们要和同学处好,这是你将来作为一个人到社会上首先要学会的事情。处理不好这个关系,你以为自己成功了其实也不尽然。什么叫成功?成功是做人成功。
成功不是考上了大学、做了官就是成功。因为对于做官的来说,如果你的官声很好,做人也很好,那你名声就很好。但如果你做了官,去贪污、去做一些违规的事情,那么你是不成功的。就算人家不来抓你,你心里也很难过的,这也不成功。
其实只要心态很好,家庭生活很好,不论做什么工作都是成功的,与钱多钱少,地位高低都没有关系。这就是我的“成功学”。我不断地给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既要顾好眼前的功课,但同时,也要关注到许多身边事,培养多种能力。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学生在表演。
您也可以带孩子这样“文化学旅”
Q 您的“人生教育”实在太有启发了,可惜能有机会接受您的教育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您是否可以给我们家长一些指导,让家长们把这样的人生教育渗透在生活中呢?
A 就用我们“文化学旅”的事情来举例吧,在旅行的过程中就可以把许多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所以,带孩子旅行也要得法。
以在浙江的三天旅行为例,我带学生们要这样进行“文化学旅”:
1、我们去了司徒雷登故居。我想带孩子们去了解中美关系的历史,不要以为骂美国人就是爱国,应该了解像司徒雷登这样的外交大使究竟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他怎样到处募捐办起了燕京大学。
我带着学生到他偏远的墓地上去,大家采一些野花野草,我带了上好的红葡萄酒,去给司徒雷登献花、撒酒,为的是用一种仪式感来告诉学生,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尊敬。不能只听片面之词,因为我们是世界公民,将来要立足于国际舞台,外交时应该客观公正地做事。
2、我们去大禹陵,了解中国的创世神话,同时也了解中国最早的史前历史,了解中国人怎样在洪荒时代,对抗水灾旱灾的,先人是怎么样走过来的,带学生去了解这个艰难的过程。
3、然后是河姆渡遗址,河姆渡基本上是吴越文化的先祖,我们现在大多数生在这个地方的人,都是吴越文化的后代,了解自己的历史,叫慎终追远。
4、然后我们到天一阁,天一阁是藏书读书的地方,我们进到这里来体悟,为了藏书他们做了一些什么,那么当然我也顺便讲了一些关于识字的问题,对联、横批,篆字、隶书要怎么认。
我经常上课教他们认繁体字,并要求学生通过繁体字来了解字的意思,因为不识繁体字你是不能读古文的,不知道字原本的意思,那么这个字放到古文中,换个地方你就不理解了。
所以我们要讲《说文解字》,在天一阁里有甲骨文方面的东西,我就和他们讲讲这个字的来源,这样看到什么讲什么,孩子们的印象就比较深。
5、如果是带高中生去浙江,我就还要带他们到蒋经国故居去,我们要了解抗战时期的一些事实,就要回到以血还血的那个悲伤里去。蒋经国的妈妈被炸死了,他会对抗战坐视不理吗?
我设计这样一个地方,是因为,高中生如果还不知道这段历史,还以为抗战就是共产党抗战,国民党军没有抗战,那就是歪曲历史,这些事情必须弄清楚。
6、浙江有很多地方可以走,时间紧我们只能挑选,只能挂一漏万。但是每到一个地方就一定要讲透,而不是滑过去。
比如说人家到西泠印社可能五分钟就出来了。可是那么小的地方我要讲足足两个小时,就像是把课堂搬到这里面去,把西泠印社里面的事情一件件讲过来。
7、接下来,我们又到兰亭,到王阳明故居,到陆游的沈园,也到蔡元培故居。同时我们也给他们两三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像鲁迅故居、秋瑾故居等等地方都可以去。要求每个人到一个地方都要写首诗,无论如何都要写,写出来以后很开心的,而且每个人的感触都不一样。
到了鲁迅故居,我们讲鲁迅,到徽杭古道我们就会讲讲胡雪岩……
所以说人生教育是什么呢?你去玩、你去看的这些东西也许你一辈子也考不到,不会在你的分数上显现出来,但是如果你将来有机会带别人来这些地方,你会有许多感悟,你就有情趣了。人活着就是要情趣,要开心。
而且我们这样一路走来,我能够感觉到孩子们很感动。他们会感到黄老师这么大年纪还这样带我们,我是言教的同时在身教。让他们知道做人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成功,这是一种星火相传的力量,应该把这种力量传递下去。
有一次有学生哭了,他们真的很感动很感动。我就是要他们在人生中感动几次,人生就是要真正的哭几次,这个哭不是因为不合算吃亏了哭,而是被感动的哭,人生应该这样。你电影、看戏的时候会动真情、会感动,但人生才是真正的一场“大戏”,我希望他们把感动带到这个社会里去。
但是我同时告诉他们,你们不要完全相信黄老师的观点,你们要有独立精神,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你们觉得我什么都是对的,那么你就错了,因为我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发出来的是我的声音,将来你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会听到另外一种你自己的声音。我们要时刻给到孩子们这种独立思考的信念。
另外,去浙江之前,有一些书籍可以看看,写写笔记。去之前做准备,去的时候做笔记,回来写东西,这是通过旅行进行“人生教育”的要点。
(本文转自爸爸真棒,作者杨捷)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