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回到北京,在我打开某度想要查一些关于台湾实验教育的资料时,发现大陆鲜有对台湾实验教育的报道和介绍。“实验教育三法”出台、12年国教、108课纲、“特殊选材”……台湾的教育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项改革,大陆的我们却几乎完全不知情。在台湾,同样经历过一系列民众和政府讨论怎样更换办学的过程,台湾教育改革的经验,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实验教育”和“实验教育三法”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实验教育”是一种容许跳脱现有教育体制,做大幅实验与创新的教育方式,课程和师资可以不受政府规范。依照办学资金的来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也对应着不同的办学自由度。
台湾实验教育类型
2014年,《高级中等以下教育阶段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实施条例》、《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实施条例》和《公立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委托私人办理条例》(简称为“实验教育三法”)相继推出,公立学校将有更多弹性和空间导入实验教育,也让在家自学的个人或团体有了法律保障;学校经营走向多元化、特色化,开放办学权给更多机构及个人;家长有了更多的教育选择权。
自2014年“实验教育三法”出台已经过去了3年,根据台湾《亲子天下》杂志的统计(截至17年1月),“公办公营”的实验学校有41所,“公办民营”实验学校8所,团体自学、机构自学、私立实验学校等其他形式的实验教育机构或团体73个。我们这次到台湾的时候,也正逢立法院审查“实验教育三法”修正案期间,“公办公营”实验学校的总数上限可能会从目前的10%放宽至1/3,有越来越多的“公办公营”实验学校将会在台湾出现。
实验教育国际研讨会
应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院实验教育推动中心的邀请,21世纪教育研究院杨东平院长和LIFE君(之一)再次前往台湾,参加”2017实验教育国际研讨会——亚洲的声音“。
和6月份同样由政大实验教育推动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台湾实验教育论坛”相比,此次研讨会更侧重学术界对实验教育的研究分析。早在今年7月初,政大实验教育推动中心就发出了面向全亚洲地区的论文征稿信息,因此,此次研讨会也有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的研究者参与,分享他们国家的教育创新实践。
研讨会共计两天,分“主题演讲”和“论文发表”两个环节。论文发表的部分主要分为四个主题:实验教育师资、乡村教育、在家教育和实验教育制度。除了杨东平院长代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做了一个关于“中国教育创新的现状与展望”的主题发言之外,研究院今年做的关于《中国“在家上学”调查报告》和《“创新小微学校”调查报告》也进行了论文的发表和分享。在我们介绍这些大陆教育创新的案例时,台湾的朋友们觉得既惊讶又兴奋,他们提出各种问题,想了解这些发生在对岸的好的教育创新的实践,并从中受到启发。
而在众多发表者中,来自台中教育大学的叶明政教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研究议题为《地方层级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审议会之组织与运作初探》,他通过调查各县市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审议会的组织概况,并且以具体某个县市作为案例,来呈现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审议会当前的运作现状,最终提出建议。我也突然意识,并不是“实验三法”立法通过,就万事大吉、一劳永逸了,法律政策如何真正落地执行,并且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和改进才是最重要的,普通民众同样可以对这些进程进行关注和监督。毕竟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更多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在这次研讨会上,可以感受到在台湾,学术界对实验教育非常关注,从理论层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实验教育的实践者,如实验国小的校长、在家自学教师等,也不断的总结分析提炼实践经验,不断的进行反思,同时愿意分享自己的思考给更多人。
显然,在促进台湾实验教育发展上,政大实验教育推动中心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也由衷为他们的工作感到敬佩。最近他们刚刚推出一本《实验教育作业手册》,旨在帮助新聘实验教育审议委员尽快熟悉审议流程,有可供参考的操作流程;同时,他们也为实验教育审议委员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支持,以期提高审议会的效率。另外,他们也开始着手参与实验教育师培体系的建立,此次研讨会上,郑同僚教授和他的团队介绍了他们对实验教育师培体系的思考,并提出“第二轨师培”体系的搭建建议。
两岸教育创新的异同
自六月份台湾实验教育游学之旅归来后,因为负责“创新小微学校”调查研究项目,我有机会去到不同的国内“创新小微学校”调研,和不同的学校创办人、老师、学生有了很多深入的沟通;也去了一些类似清华附小、北大附中等体制内正在进行教育创新实践的学校。所以,这次再到台湾,我一直有这样的感受:在政策和整体社会氛围上,我们还在台湾十几年前走过的争取多元办学、教育改革的老路上,而在台湾大家已经在关注和推进立法之后的实施情况,比如如何为实验教育审议委员提供支持、为实验教育建立师培体系、实验教育体系内不同团体间的资源分配等等更为落地和具体的实践。
但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育创新实践中,大陆已经出现了不少非常好的创新案例,在具体教育实践上并不弱于台湾。特别是这批新出现的体制外“创新小微学校”,如加贝村行动、大理猫猫果儿学习社区、明悦教育等等。他们的创办人和教师团队有着非常好的教育理念,也在努力通过课程、活动等将这些理念落地生长。虽然这些学校大都还在初创发展的阶段,但他们展现出活力和价值,让我看到大陆教育改革的希望。
而在教育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两岸的实践者可能也面临一些共同的困境和发展所需要的支持,比如师资的培养和支持、如何与体制内教育对接等等。因此,两岸的教育创新应该有很多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们既需要参考他们推动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也应该支持新生的教育创新实践间互相学习和交流。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21世纪教育研究院 ”,作者杨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创新中心项目经理。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