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根据2017年年报,经i-EDU(微信号:ieduclub)梳理,43家涉及教育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总营收1600.67亿元,净利润83.42亿元,教育业务相关营收282.23亿元。其中,教育业务并表的公司共有38家,其余5家未完成并购计划或未并表教育业务收入。
43家上市公司共涉及了教育产业的11个细分领域,其中涉及职业教育业务的上市公司有15家,占比最高,达36%,行业毛利润为52.62%。
在营收方面,涉及教材教辅类出版业务的4家企业,2017年共录得123.29亿元营业收入,占A股教育业务营收的半壁江山。
A股市场中,传统的出版业因教材教辅领域的巨额营收,保持着领先地位。无论是新兴的智慧教育,还是不断并购而生的职业教育,在营收规模上,都无法短时间撼动全国性教材教辅采购模式下,所带来的龙头地位。
虽然在教育业务营收规模的排名中,出版行业前5席中霸占4席。但是从营收、毛利对比来看,则会发现,教材教辅行业平均毛利率只有26.83%,而其它赛道的行业平均毛利率多在45%-60%之间。
不仅毛利相对较低,政策变化也对这几家教育出版主业的公司有一定冲击。2017年9月1日,全国掀起义务教育阶段统一教材版本的浪潮,全国所有公立中小学初始年级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科目将启用“部编本”。
虽然这对于2017年多家公司的业绩影响有限,但是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等“一纲多本”的时代将成为历史。“躺着印刷,等待采购”的时代也将一去不返。
在教育营收排名中,*ST紫学跻身3甲,虽然在K12培训领域营收规模上,量级上比不上新东方和好未来,但是比精锐教育多近8个亿,也足矣让学大教育坐稳K12培训上市公司的第3把交椅。但是近28亿营收背后只有区区2400多万的净利润,近几个月来还被上市公司两度出售。从美股转战A股,学大教育的发展亦是艰难。
经过梳理,i-EDU发现,从2014年至今,经过了A股教育并购的黄金4年,不少上市公司从八竿子打不着的主营业务成功转型教育行业,并且一批公司从双主营业务逐步向纯教育标的靠近。
截至2017年年报显示,在已经披露教育营收占比的38公司中,全通教育、东方时尚、佳发安泰、*ST紫学4家公司所有主营业务几乎均与教育行业相关,而方直科技教育营收占比96.8%紧随其后,新南洋和博通股份以86.93%并列第5名。
根据i-EDU统计,38家上市公司中,教育行业营收占比超过80%的有8家,超过60%的有12家,但是多数公司教育业务营收不足总收入的20%。
以秀强股份为例,原本主营是家电玻璃深加工业务,在多年连续买入多加区域性幼教龙头标的之后,曾经也喊出了双主营业务的口号,但是细观最新的董事会经营评述与主营业务范围则会发现,公司依然以玻璃深加工为主线,幼教行业带来的营收只占总营收的10.13%。而在玻璃加工行业,公司也在朝着光伏玻璃转型。
依靠外延并购转型教育,双主营业务对于教育概念股而言,必将是一种尴尬的阶段。但是即使剥离原有主营业务,成为纯正教育标的之后,也将面临业绩断崖式下跌的境况。
业内有观点认为,教育行业优质的龙头企业能独立上市的早就上市,或是正在谋求独立上市。自2017年以来,以学历教育为主,K12培训、职业教育紧随其后的行业优质企业纷纷寻求海外上市,2017年9月,民促法后修法时代以来,在美股和港股,民办教育都火了,但是离我们最近的A股市场,并不被市场认可。
今天复盘的神州数码,并购启行教育之路依然漫漫无期,股价也经历了剧震。A股的教育企业并不是被市场抛弃了,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市场看到公司未来的前景以及价值,但是这方面,A股中绝大多数教育概念股,依然任重而道远。(本文为i-EDU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来源)
本文转自iEDU投资人俱乐部,作者汪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