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懒人星期六】新高考改革争议不断,区域化教育迟迟无解?

作者:皮皮 发布时间:

【懒人星期六】新高考改革争议不断,区域化教育迟迟无解?

作者:皮皮 发布时间:

摘要:新鲜视角、热辣短评,芥末堆周六特刊,提炼百字精华,带你快速纵览本周教育行业新观点。

400167943_wx.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芥末堆注】新鲜视角、热辣短评,芥末堆周六特刊,提炼百字精华,带你快速纵览本周教育行业新观点。

 在我看来,教育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名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我们通过不断的积累,帮助我们认知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我们才可以掌握个人的命运,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学校里随处可见教师为事务而操劳,关注学生考分、评比、获奖等显性成果,忽视、淡漠的恰恰是学生和教师在学校中的生存状态与生命质量的提升。其实,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政策不断调整改变的背后,到底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什么?

 

 走班排课、自主招生,新高考项目观察与预测

如何合理匹配有限的教师和教室资源,100%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是学校不得不解的一道算法题。相比于人工排课,排课系统可以给出更多的合理方案,后期调整的空间更大,用时也更少,从而提高教务效率。

目前走班排课还处于抢占市场的窗口期,后续延展性需求并没有成熟。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供给将会增加,竞争也会加强,价格呈现走低的趋势。哪家可以生存下去,取决于能否辨明真需求和伪需求,并且尽快验证和跑通后续的业务模式。

 

叶澜:宏观决策不反思,中国的基础教育很难做好

教育改革与教育学理论建设是中国问题,也是世界问题。三十多年来,叶澜和她的团队扎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教育变革实践,以中国话语、中国思维方式,形成了当代中国教育学的整体原创型态,被认为是对这一世界问题的中国回答。

在专访中她讲道,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在整个基础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对学生的发展最直接、最真实的教育行为主要发生在学校。就像前面提到的,现在学校教育面临很多问题,经常受到家长的诟病。学校教育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以“成事”替代了“成人”。

 

想上公办园,先交2万元?捐赠费换个马甲还在收 

公办园学位“一位难求”是捐赠费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现在公办园比较热门,我们每年收取5000元的捐赠费,报名的家长仍然是络绎不绝。”一位园长说道,她所在的幼儿园收取捐赠费后,排队入园的家长并没有减少,而且还要提前一年报名。“听说还有人按照捐赠费来给幼儿园排序,认为捐赠费收的越高,这个园的保育质量就越好。

“捐赠费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才使得社会捐赠成了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多位受访的教育专家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捐赠费屡禁不止的问题,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一方面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以缓解“入公办园难”,另一方面加大对公办园办学经费的保障力度。

 

英国名校积极入华,付出昂贵学费的中国学生能得到什么?

 越来越多的“洋学校”在中国落地,尤其以英国的私立学校最为积极。这些学校通常有数百年的办学历史,并以寄宿制、重视体育运动、全人教育理念等闻名,对中上阶层家庭颇具吸引力。看起来,中国市场正为致力于国际化教育的学校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机会。多所知名的英国学校也开始以一线城市为起点向外扩张。

 但同时,中英课程的融合有相当的要求,学校需谨慎思考,有英国学者指出,如果这些英国学校在中国采用中国教材,未必能将英国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和系统带到中国。从长远来看,两种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维模式不一致,但他们却有共同的学校出身,会对学校既有品牌造成影响。

不过,许多学校并不这么想,他们更希望的是为学生提供国际的视野,将更加适合未来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带给中国学生,而非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香蕉人”——黑头发黄皮肤,却连中文都用不好。

 

美国家庭是如何反思“放养式教育”的?

 首先需要承认,美国确实是在反思“放养式教育”,并且“精心栽培型教育”也已经逐渐取代了“放养式教育”,成为教育模式的主流。 

“精心栽培型”的教育模式,要求父母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深谋远虑为子女做教育投资,并且很早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社交技巧和文化素养,密切关注孩子的发展,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在社区中的表现,合理挖掘孩子的潜能。但同时也更注重父母和孩子的平等关系,当孩子与父母观念不一致的时候,父母应采用平等对话而不是粗暴惩罚的方式。

  

乡村教育衰退,是因为家长和老师相互推卸责任? 

家长和老师的紧张关系源于双方在观念上的错位,针对同一问题,都倾向于寻找对方的责任,而很少反思自身。家长和老师尽管都希望能教育好孩子,但是牵涉到利益问题时,双方的关系又会愈发紧张。这样的矛盾让学校无法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的场所,相互推脱责任的后果最终将由孩子来承担。

但其实在一些家长甚至孩子自己的眼中,读书并非唯一的选择,“远方”的城市有时还包含了改变命运的浪漫想象。他们不重视教育,把基础教育当做完成国家规定的权宜之计,寄望甚至要求学校全权负责。他们相信城市总会为体力劳动开一扇门,这一退路无疑也可能再次将他们的孩子,或者他们自己,固化在自己所身处的社会阶层里。

 

 一天16所村小消失,谁会在意农村孩子的未来? 

长期以来,为了“优化整合配置”农村教学资源,大批村小因为“达不到要求”被撤下,并到大规模学校中。很多农村学生因为家附近无学可上,小小年纪便只能跋山涉水去上寄宿制学校。

 而“乡村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村民的受教育权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储朝晖说,“村民要和市民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这包括县以下的乡村跟居住在县城的居民的孩子受教育权利是平等的,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乡村的问题解决不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也是不可能落实的”。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懒人星期六】新高考改革争议不断,区域化教育迟迟无解?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