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数学竞赛一直是受到父母的高度关注。其实,在美国,数学竞赛也非常受欢迎。美国的AMC竞赛是高中阶段普及度和含金量最高的数学竞赛,也是目前全球信度和效度最高的数学学科测试。外滩君专访了AMC 10 创始人Harold B. Reiter 和现任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委员会主席Jonathan M. Kane,介绍了美国数学竞赛的情况,美国父母和孩子对数学的态度等,更对数学学习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数学竞赛,一直是中国家长关心的热点话题,而“奥数“更是成为”热点中的热点“。而想进入最高阶的奥数国家代表队却并非易事,要经过一系列考试,层层筛选。
美国奥数队的选拔亦是如此,AMC正是选拔中的关键步骤之一。中学生按年级报名AMC8、10、12,成绩达标后进入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绩优生参加美国数学奥林匹克,之后精英选手组成美国奥数夏令营,最终留下6名选手组成IMO美国国家队。
每年正式登记参加AMC人数高达六十万人次,由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等院校专家研发试题,受到全球范围的关注和认可,AMC不仅作为美国高中阶段普及度和含金量最高的数学竞赛,更成为目前全球信度和效度最高的数学学科测试。
然而,如今的AMC已经不仅仅为IMO输送人才,更成为学生增加国际竞赛经验,提升学生国际化学习和竞赛背景,提高入学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AMC并非一场竞赛,而是一系列比赛构成的体系,包括AMC8、AMC10、AMC12、AIME及USJMO、USAMO。
那么,这些竞赛旨在选拔怎样的数学人才?中国家长深陷“奥数热”,美国家长是否也为“奥数”狂?是否所有孩子都适合数学竞赛,或者,是否所有孩子都适合学数学呢?
AMC 10创始人Harold B. Reiter曾经先后任职AHSME/AMC委员会主席、SATⅡ数学委员会主席;Jonathan M. Kane则是现任AIME委员会主席,AMC&USAMO委员会成员。
近日,Dr. Reiter与Dr. Kane来到上海,亲自为AIME学术营地选拔赛命题。值此机会,外滩君有幸见到了两位,并就以上疑问与两位聊了聊。以下是外滩君和两位的访谈对话。
Harold B. Reiter(左)和Jonathan M. Kane(右)
B=外滩君 J= Jonathan M. Kane M=Harold B. Reiter
AMC10创始人与AIME现任主席聊竞赛
B:AMC、AIME及IMO的联系和区别?
J:第一,它们是逐步进阶的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AMC8基本上是一项能力型和鼓励性的测试,它并不属于竞赛,它与AMC10、AMC12也没有升级关系。
美国奥数竞赛系列
AMC按年级分为AMC8、AMC10和AMC12。AMC10和AMC12得分达到要求后可参加AIME。AMC的研究人员通过这一系列测验,找出绩优生参加USAJMO和USAMO,再从全美筛选出精英选手,成立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夏令营(MOSP),最终从中选出6名选手组成IMO美国国家队。
第二,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难度。
各项竞赛难度对比
不论题型还是时间,显然,相较于AMC10、12AIME的题目更具挑战性。
B:这些竞赛的主要参赛对象是怎样的?
J:第一,AMC10和12仍旧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乐趣型的练习,不论学生是否擅长数学解题都可以参加。所有在数学方面有兴趣或特长的高中生,都会被鼓励参加AMC10和12。
第二,AIME针对的是希望在数学解题上成为尖子,也一直活跃在竞赛中的学生们。单纯因为兴趣报名的学生是很可能不会被鼓励参加的,因为他们尚未准备好面对如此高的难度。
第三,很小一部分学生(大概只有500人)能有资格参加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或少年奥林匹亚竞赛。他们天分极高,并且为了加入美国奥赛队拼命竞赛,是全国尖子生中的尖子。
B:学生需要为参加AMC 或AIME准备什么?
J:不需要太多事前准备,但要注意别错过报名时间。AMC8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举行,AMC10和AMC12的比赛时间相同,分A、B两次在每年的2月初和2月中举行,AIME则在3月底举行。
需要强调的是,我希望参加这些比赛的学生是对数学怀有兴趣的。
进一步讲,平时还要善于填补漏洞。好学生并不是在学习数学中没有疑惑,而是当他们在学校学习数学时发现自己在某方面有些小问题,并且意识到这些问题会影响自己解题,他们就会想办法填补这些漏洞,这样他们就不会落后,基础也会很扎实,并且能够切实掌握更高阶的知识了。
M:我喜欢计算能力好的学生。此外,保持专注力。大多数擅长数学解题的学生都有擅长注意力集中的特点,他们好几分钟能专注于一个问题。单单专注力就能让数学尖子脱颖而出了,哪怕是一名小学生。如果你去观察一个班级的小学生,你会发现会有一两名孩子不会因为身旁的事物分心,他们能长时间一动不动地思考问题,这是个非常好的迹象。
AMC 10 创始人 Harold B. Reiter
对于竞赛,美国家长不比中国家长少焦虑
B:竞赛对升学是必要的吗?
J:不是的。课内成绩足够优秀,或者有其他方面的特长,也足够让顶尖大学对他们青睐有加。顶尖大学注重学生在每一方面的突出特长,音乐、体育,或者其他理科科目,社会科学等都可以。
B:美国家长会强迫孩子参加竞赛吗?
M:初高中学生家长可能会逼迫孩子,但大学学生就比较独立了,一般不会受父母摆布。
J:会的。在美国,有一部分家长确实会给孩子重重压力,要他们高考取得好成绩,还要多参加课外活动丰富简历。
B:美国学生会为参加竞赛焦虑吗?
J:确实有些学生会对竞赛趋之若鹜,把竞赛视为人生追求,得到AIME或IMO的参赛资格对他们来说是长足的目标。他们研究各种课题,用大量的题目训练自己解题,参加各类竞赛,拿着难题来向我求教,非常努力,他们往往以参加IMO为目标。
B:在你们遇到的学生中,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有什么不同?
J:两者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非常不同。
遗憾的是,在美国有种普遍态度,即有些学生生来有数学天赋,因此数学对他们来说非常容易。反之,如果一个孩子没什么数学天赋,父母一般就会觉得这不是他擅长的领域,学不好也没关系。
而中国的家长老师对那些数学学习偏于吃力的孩子,却会觉得他应该比同学更努力,至少要把大家都学的教材学好。也许是这样的理念在中国深入人心,我在数学夏令营中看到大量的亚洲学生,其中,大多是中国学生或有中国血统的学生,并且,夏令营中的女孩子几乎都是中国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大家不应该一味回避自己的短处,而是应该在这些方面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当付出加倍地努力,在这些弱项上获得了成绩,他们更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M:在美国,每年都有好几对家长来问我,应该在孩子多大的时候让他们去背诵乘法表,但从来没有中国家长问过我。
在我看来,乘法表不应该是背出来的,而是要靠理解的,并能从中找出规律。你要领会乘法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去推导具体的步骤。而单单背出乘法表并不能算是算术好。我觉得这就代表了两种对数学的不同态度。
B:很多中国学生并没有数学天赋,也不热爱数学,但是被会因升学压力家长逼着参加竞赛,你们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M:三十年前,我在我的家乡北卡罗莱纳州的夏洛特市,建立了一家数学俱乐部。建立之初,我就告诉学生这个俱乐部是为他们而存在的,而非为他们的父母。
我们并不建议学生迫于父母压力来,因为学生不会发自内心地开心,这种负面情绪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所以,我们希望学生的选择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非家长强迫。
J:对的,我在数学夏令营看到过一些学生,他们迫于家长来参加,但本身对此毫无兴趣,最后一无所获。家长们也应该意识到,逼迫学生真的对他们来说并无益处。况且,还有其他方法能让孩子提高数学能力,透过这些方法,学生能更个性、自主地学习,研究更特别、有趣和激发灵感的问题,家长们应当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方法帮助他进步。
M:数学科学博览会在美国很流行,在这类周末活动上,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研究了几个月的课题,通常是关于科学、环境或生物实验或类似家用装置的。
这些课题研究通常不会给他们时间限制的压力,评选标准就基于创新性,展示效果和思想深度。学生们需要向评委阐述自己的课题,然后评委会根据课题质量打分。那些喜欢数学却不喜欢竞赛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博览会来展现自己的能力。
现任AIME委员会主席,AMC&USAMO委员会成员 Jonathan M. Kane
没有所谓天赋,数学从来都不简单
B:您怎么看待数学天赋这个问题?
M: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可没有数学天赋,数学对我来说一直很难,要花很多精力。但即使没有天赋,也应该努力学习数学。统计研究告诉我们,要精通某一项技能,至少要花一万小时才行。
B:男生比女生更适合学数学吗?
M:从目前的竞赛结果来看,似乎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强的数学能力。这让我想到我自己的女儿。
1987年,我女儿刚刚读完八年级就感觉九年级的课程内容太简单了,由于年级限制,学校的数学竞赛队也不确定是否会对她开放,这样的情况让她对数学渐渐失去兴趣。
要鼓励女生钻研数学并不容易,很多女生在初中时数学很好,但长大后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了。后来,我和她妈妈觉得,参加数学俱乐部能激励她对数学的兴趣,就以此为出发点创办了夏洛特俱乐部。
我们发现,男生往往喜欢个体竞争,而女生则更适应合作。因此,男孩子们在现有的竞赛中大显身手的同时,女孩子们也可以去参加一些以“适合女生”为特点的竞赛,孩子们组队参赛,共同协作。
B:为什么每个孩子都要学数学?
M:每个人都需要阅读,因为阅读教会我们许多道理和行为方式。数学和阅读也是一样的,阅读是更为基本的技能,而数学能培养你的思考方式。
我认为,要有钻研问题的能力,我们都需要学一些看起来自相矛盾的东西,然后处理这些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数学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比如微积分,确实有些行业要求掌握微积分,但还有大量的学生也许工作后完全用不到。那么,为什么这些学生要学习这些内容?因为学习微积分能增长自己的数学成熟度,具有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等价代换是数学中的知识,但学生会在具体场景中意识到自己可以藉此解决更大的现实问题,能改变自身境况。
B:在学生学习数学时,老师和家长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M:作为老师,一方面,要对数学基本概念有深入的了解。我认为老师需要相当深入地了解数学,才能冒险让学生去研究那些可能连老师自己都不完全明白的问题。
我给学生上过的最棒的一课,是遇到了一个我也不是很懂的问题时,在学生的见证和协助下,一步步攻克它直到真正理解。学生会在冥思苦想的过程中持续神秘感,保持好奇心,最后又会有点小小的成就感。
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准备有趣的挑战。当老师在这些挑战中做的更好、更快,学生就会被吸引,专注思考老师是怎么办到的。
至于家长,我建议家长要做倾听者而非问题解决者,不要代替孩子做作业,保持距离,多倾听,多鼓励,允许孩子犯错。
J:我希望家长能发现孩子的长处,注重培养,放任他们在自己擅长且喜欢的领域表现出色——如弹钢琴,研究数学,阅读等。
本文转自外滩教育,作者张楠,视频洪宇哲,编辑黄晔。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