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教育的迷茫

作者:古镇邑城 发布时间:

教育的迷茫

作者:古镇邑城 发布时间:

摘要:考试过后的T路没有了往日的拥挤不堪。

jakub-kriz-414659-unsplash.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考试过后的T路没有了往日的拥挤不堪。汽车也可以闲庭信步的任意穿梭了。路旁的小区门口除了几个逗孩子玩耍的妇女外,便是那一颗颗槐树的枝叶由路两旁无限的向路中央伸展。直到它们相互挽住了手蓬住了道路。学校门口的门市也都庸散的半张半开着不见了往日的门庭若市。我来到一个坐落在s小学旁的一个超市门口,远远的就看到门口摆放着一筐色泽圆润的李子。有的微微泛黄,有的绿的通透,当一个个相互叠加磊在一起映进自己的眼睛时,让人有了无限的向往。

在我在这个门店呆着的这两个小时里,让我对“教育”这个词汇有了重新的认识。

闲聊中看到一个中年人在门口观望,随即走了进来。他身材笔挺,一身蓝条白条相间的短袖下搭配着一条米黄色的裤子。他不时的一手推起眼镜一手用手帕擦拭着眼睛旁冒出的汗渍。原来他的老家是崇义的,为了孩子入学方便在旁边的银泉小区买了一栋二手房。全款60万加上装修费已经花去了他70多万。他满脸的无奈,为了孩子有个好的教育也只能这样。看着他的无奈,我陷入了沉思。在这个中年人的眼镜背后又会折射出多少人的无奈呢?想必能花的起70万买房的人估计也算是个中产阶级吧,那么生活在光大农村且经济不活跃的孩子们呢?他们又会享受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呢?

再一次和一位教师闲聊中,他是这样说的“现在是楼越来越高了,钱越来越多了,学倒是没得上了。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好,可城里的学校人满为患,一个教室78十个学生,下课了学生们挤都挤不出去,所以都不出去上厕所。有一段厕所下水道堵了,为啥?干结了堵了”。而农村的教室呢?明晃晃的教室里一个教师只教着几个学生。大批的教育资源和设备被闲置甚至浪费。我总是在想为什么城里的老师一个教室能教出78十个好学生,而只守着几个人的教室怎么就出不了一个好学生呢?

在一个学生入学报名的前夜,校门口,一个小车橘黄色的尾灯闪了闪熄灭了。这是什么请况呢?原来这是家长提前来这里排号报名的。有人见了嗤之以鼻说:“现在的人真贱,大晚上就来排队”。是呀,这种贱多么符合中国人的心里呀!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好呢?然而正是家长们的这种行为无形中对学校进行了炒作,冥冥中造成了紧张局势让人们陷入更大的恐慌。以这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买房为例,在这里没有建造学校时,这里的房价一直维持在35万左右。当学校开始筹划时便开始一路飙升,到现在就是买人家一个住了十多年的二手房也要67十万。

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当今社会,医无医德无师德。学校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加工厂,一个制造应对应试教育的武器。现在最美的人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人们教师,他们也把教育看成一块蛋糕,把孩子当成牟利的工具。他们和书店串通一气,让孩子去指定的书店去买一些个明目繁多的考题试卷。当上面查的紧时,他们故意从一份课外书上出题,让学生看见,然后引诱着孩子们去买。课余时间还要忙着去自己办的辅导班赚外块。

其实,辅导班的出现是对当今教育界的极大讽刺。也是对中国教育精英制定的教育大纲的极大挑衅和蔑视。辅导班究竟在课外对学生辅导了些什么?人们教师在课堂上又教了些什么?恰恰的辅导班辅导的肯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遗漏的。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遗漏这些知识?是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范围?还是教师的不作为?但是无论问题出在何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给了打着辅导学习者借机敛财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家长的负担。

在应试教育的思维下,各个学校在录取学生过程中往往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分数忽略不计。这是多么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一个目无尊长,无视法律的高智商高学历的人出现时那是多么的可怕。当新闻中出现“一个十三岁小学生捅死了自己的同学,究其原因时,他却说,他死了我就是全班第一了。”的事情后我们就不觉得奇怪了。所以学校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只片面的追求分数,而忽略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和树立,这其实是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埋下的一枚定时炸弹。于老师来说就是一种犯罪。

教育确切的说应该是学校,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不可忽略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层面应该制定并出台严厉的征税政策。一个学校的贪婪都是具体到一分的,一分动辄三千五千多则一万两万。学校从不保证你的孩子会不会出来就是大学生,但是钱,你必须得掏。如果剥脱了教育的外衣,这根本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打劫。它无端的将别人的财富据为己有还摆出一副清高的模样。

中年男人的话越来越多,久久不愿离去。“孩子入学需要房产证,三个月的水电煤气费的清单,孩子爸爸妈妈的结婚证,户口本,身份证”当他听说要拿身份证原件时,他突然皱起了眉头。他说:“我是孩子的爷爷,孩子的爸爸在外地,这可怎么办?我认识一个副校长,要不我去找找他,……”。旁边的J笑了,:“你花67十万来这里买房为了什么?你房子在这里你又怕什么?”中国人的特性呀!动不动就想着投门挖窟窿,本来一件走正规渠道就可以办成的事情却被他们办的变了味。所以说教育部门招生干部的任性都是被人们群众的劣习给惯坏的。你越是唯唯诺诺他越是藐视你不理你。当他们觉得别人请客吃饭,自己接受礼品是理所当然时,你想我们这个社会是多么的悲哀。

我身边的一个同事孩子升初中,是去x中学报名。人家看了分数说要他交5000元,同事觉得有点贵便出去打了个电话。他回来准备给人家交这5000元时人家说什么也不收了。同事卑躬屈膝苦苦哀求,人家态度生硬冰冷的拒绝。而同事的孩子全程跟在身边,这件事又会对他幼小心灵什么触动呢?他会不会从此励志要成为他面前这个傲慢不讲理的人呢?招生工作应该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的形象其实也就代表了一个学校的形象。当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的人被学校来充当门面时,想必这个学校也好不了哪里去。

当教育成为一个社会经济增长点,当教育成为教师创效增收的致富地,当教育成为众人的利益角逐场。学校俨然成为了一个类似于我们身边的“砖厂”,无限量的泥土被送进搅拌机。出来的有成品,半成品,甚至残次品。砖厂注重的只是产量。

当把眼光收回,放眼邑城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无不折射出全s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城市校园有些校园在利益的驱动下,无节制的面向社会招收学生,有的学校甚至要圈地建设分校。

而有些乡镇学校,虽然近几年国家投入不少,翻修了校舍同时也上了很多硬件措施。但却在城市的兄弟学校的相互倾轧之下,使学校面临着无学生可教,老师无课可授的境地。这种结果作为兄弟的城市学校功不可没,每到考试的时候它们便使出浑身解数,到各个乡镇跑马圈地掐尖拔穗。它们的举动无疑会影响到学生家长的情绪引起社会的恐慌,于是那段时间就出现了29路公交车上人员爆满,一打听都是为孩子上学跑路的。这种氛围无限制的传播,更是加速了一些乡镇学校的消亡。同样在这些学校的教师看到学校奄奄一息,回生乏力。他们需要提升自己的价值,也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然而在这个学校他们似乎都得不到。他们需要找一个更好的平台来实现自己,于是便找门路,挖窟窿的往好的学校跑。没有门路留在学校的也无心教学,只是每天撞钟罢了。教师的流失使得学校的教学质量越发的低下了。

这些局面的形成,有外因也有内因。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规则制定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再有“城乡结合,统筹发展”的标语出现时,我们也只能认为那是一种哗众取宠掩人耳目的口号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古镇邑城”,素材来源乡野郎中。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古镇邑城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古镇邑城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教育的迷茫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