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柏宇是个完美主义者。
他向前倾了下身,认真地说:“搞数学竞赛、搞物理竞赛、保送北大;教英语、做培训师、写博客;做教育项目、做教育投资……我哪件事都没干差过,不停地上新的牌桌。我会投入我的时间、精力、钱,所有的资源一股脑地投进来,我肯定要做好。”
1993年、2003年、2013年,分别诞生了新东方、好未来和VIPKID三个现象级的教育企业,相当于教育界的BAT。
“BAT出来以后,依旧会产生今日头条。”宁柏宇调整好姿态,在他眼里,整个教育行业会诞生100家独角兽。
2013,教育投资觉醒
“2013年到2015年,是投资行业对教育投资开始觉醒的过程。开始,投资人先投后期的成熟的教育公司,到了2015年终,相对成熟的项目几乎投完了。”当时,宁柏宇还在好未来战略投资部,投资委员会一共三个人,另外两个是刘亚超和沈文博。后来三人单独做了一支基金,即专注教育投资的蓝象资本。
宁柏宇是少有的产业出身的早期投资人。在他的身上,蕴含着好未来和新东方两个教育巨头的基因,并且他也做成功过教育项目。
2003年至2008年,宁柏宇在新东方担任英语老师和教师培训师,后来又以教师培训师的身份进入到好未来。进入好未来那一年,宁柏宇30岁整,也有了认真做出点东西的想法。
从做教师培训,到做乐加乐英语,到做摩比思维,到做战略投资。宁柏宇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牌桌。
在乐加乐英语部门,宁柏宇给英语部招了很多优秀的英语人才,2010年好未来上市之后,宁柏宇又被调去做学前业务,“刚到摩比,我们最开始就三个人,我们从第一个班开始招起。做了四年,从0到1地把两岁半到六岁的思维课给做出来了”。到了2014年,宁柏宇进入好未来的战略投资部。
2015年5月18号,宁柏宇选择离开好未来。
“成熟的标的投完了,早期项目风险大,也不方便上市公司做投后管理。并且从2013年年终到2015年终,我们已经投了有40个项目,累计投出去好几个亿,有一定经验积累。”于是,就有了蓝象的诞生。
下半场的三个显著特征
“BAT出来以后,还有今日头条呢?现在教育行业的BAT已经出来了,教育行业的今日头条还会远吗?。”
宁柏宇说的“教育行业的BAT”指的是新东方、好未来和VIPKID,巧的是这三个现象级的企业的诞生时间几乎是1993年、2003年和2013年。
宁柏宇也认为,2013年到2022年是教育创投的黄金十年,但是在2018年这个五年之际,教育创投黄金十年进入了下半场,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政策落地。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讲,最大的变化是政策层面发生了变化。教育行业从国家政策上不太重视到高度重视,今年我们能发现,无论是公立体系还是民办体系,政策颁发的频次和速度都是远远超乎想象的。
一个领域要没人管会特别容易出东西,容易出好的东西,也容易出不好的东西。比如,一些好的教育企业是真心希望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不然也做不到年营收超50亿的规模。新东方、好未来、VIPKID、中公教育、海亮教育等企业,当你深入接触他们的时候,能发现他们确实是在认认真真做教育。当然,教育市场也存在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应试教育在加速“军备竞赛”,这必然导致一些人和军火是被浪费了的。
到了2018年,教育政策频出,这个行业的玩法变得不一样了,进入门槛已经显著提高了。
第二,资本避险。全球范围内,资本先从投石油等能源,到投科技互联网,现在基本上进入到投产业的阶段,比如投教育和农业,后两者其实是避险的投资。
一些风险投资人在这半年都出去度假了,估计明年三月份才会杀回来。但是可以放心,资本是不会停的,只是出手的频次在下降,但资本都还在等着,因为项目的价格也会降。
第三,人才辈出。2013年到2018年,过去的5年里,大量的创业者、投资人涌入到教育行业,教育行业可谓是人才辈出。
从投资人数量暴增的角度来看, 2015年,整个行业专门做教育投资的不超过30个人,今天能有600个。教育的创业者也在变化,很多人在教育领域是连续创业者了。原来我们投教育里的创业者,有一个黄金年龄段是28岁到32岁,现在来看,40岁之前都没问题。连续创业者们,依旧不想下场,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提到政策,宁柏宇表示,“国家看这个问题特别简单,体制外和体制内看这个事儿完全是两件事儿。”政府部门的人是真的厉害,他们完全知道这个行业在干什么,新东方、好未来这些巨头在做什么。
看下今年出台的政策“不允许预收款超3个月,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学校要有办学许可证,消防要严查,不准搞竞赛,线上不能时间过长、学校不能用iPad,全是精准的定向监管。”并且,政策还是分阶段、分步骤的。分课外和课内两条线,分线下和线上两条线,然后还按年龄段,逐一推进。
“可能是天性,我永远都是乐观的。”宁柏宇表示:“中国的商人或者中国的创业者特别有韧性,只要还给一条缝,他们就能长出来。“
第一,政策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做好了反而不容易遇到竞争。第二,资本该投的还能投,营商成本高了,但还是可以向消费者转移成本。并且,宁柏宇还认为,从人口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从技术的角度,这些也都还是利好的。
人口和消费红利仍在,2C、2B各有机会
人口红利、消费升级、科技、政策,教育领域中可能发生变化的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剧烈变化,都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宁柏宇认为,教育是阶层的复制,教育是隐含代际传递竞争优势的工具。
2022年中国的14亿人会分成了五个层。城市富裕阶层和上中产阶层会增加,2022年会有6亿。这6亿人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这些阶层需要更优质的教育产品。而城市大众阶层和城市其他、以及农村阶层这8亿人,也会需要大量的基础的教育服务。
14亿人按照家庭财富的分层,分成2亿、4亿、8亿。2亿可以算成北上广深加中国所有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4亿是二线城市、三线城市。8亿可以是三线以下城市。现在中国形成了“248格局”,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的家庭财富会进一步分层,基尼系数会进一步提高,未来是1%、9%和90%。
所以,绝大多数人都面临阶层相对下滑的可能性。缓解这个焦虑就需要通过接受教育来提高竞争优势。
谈及B2C线上培训,宁柏宇表示,不同的领域的B2C,未来都会线上化,只不过发展顺序会不同。
第一阶段,知识性的,复杂度低的,像口语培训,职业考证;第二阶段,知识性的,复杂度高的,像K12学科、语言学习;第三阶段,操作性的,复杂度低的,像艺术教育、美术音乐;第四阶段,操作性的,复杂度高的,像职业技能、体育舞蹈。
宁柏宇也表示,教育行业的B2B是被低估了的,B2B融资的金额和B2C融资的金额差不多,但是B2B企业的数量只是B2C数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B2B项目单笔融资规模是远远超过B2C的。所以有个特点,B2C的早期项目特别多,后期项目少;B2B早期项目不多,但是后期项目比例大。
B端从2000年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给学校提供教材和硬件,再是给学校提供了信息化的系统,接下来给学校提供硬件。在未来,新的硬件、新的内容、新的服务,包括新的系统,在学校里会产生很多的机会。
“感性+理性”的投资逻辑
宁柏宇介绍称,自己的投资逻辑非常简单。
第一,圈子。“我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圈子,比如名校的、名企的、独特爱好的。一个优秀的创业者,至少会在某一个优秀的圈子里。”第二,对味。“大大小小山头上的人彼此要能看到对方,他找到我或者我找到他,优秀的人应该互相是对味的,对味就是说我们是一路人。”第三,经历。“教育的经历、职业的经历、内心成长的经历,我是挺愿意问家庭背景。”
如果说宁柏宇自己的投资逻辑比较“感性”的话,那蓝象资本的投资逻辑则是十分“理性”。
首先,蓝象有产业背景,是最早的一支专注教育产业的基金。其次,蓝象选择了YC的模式,投早期,任何项目都估值一千万,批量的标准化的投资。再次,除了合伙人,蓝象的LP也会给创业者输出认知,相当于投后有培训传授。
最后,蓝象是比较倾向投有技术的创业项目。
第一,技术是解决教育普惠问题的唯一方法,相当于花同样多的钱,能买到更好的产品,这对下面的8亿人至关重要。第二,技术壁垒是任何一个商业模式最底层的点,原来提产品壁垒、渠道壁垒、商业模式壁垒,在中国这都不是事儿,除了技术都很容易复制。
“今天的创业是一个综合实力的创业,我们更倾向于稍微有一点技术含量的项目,即使最开始没有,最后也要把技术加进来。”宁柏宇说道。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火柴盒观察”,作者张沉浮。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