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考研已经结束了两天,按理说只等成绩出炉了,然而,相关的后续报道之密集和奇葩,想必没参加考试的朋友也有所耳闻,那叫一个“热闹”。
考生记错时间导致迟到、小哥考场外带饭等女友、六旬母亲为32岁女儿送考……考场外的故事不断,考试的过程中也不乏大型翻车现场。
举个栗子,英语一里,“rural”“debate”两个单词难倒无数考生,有自称是监考老师的网友自曝:本来准备做题练练手,但看到卷子后果断放弃了。
于是我们听到,刚结束考研的朋友想放松一下,也只能在KTV里唱着寂寞的歌↓↓
图via.@段子楼
事实上,考研很难,这是所有考生都心知肚明的事。大家不是不能接受“考研难”,而是不希望这些“难”里掺杂了太多人为因素,太多本可避免的意外。
要知道,在今年考研出的幺蛾子中,往年的那些只能算mini蛾子。
从小到大,多少人幻想过考试时发下来的不止是试卷,还有标准答案,没想到这个美梦竟然在2018年的考研季里成了真↓↓
23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由于校方工作失误,在专业科目《外语教学理论基础》中,错把答案当成试卷、封装在试卷袋中,致使考试无法正常进行。
随后,校方发布了补考公告,表示会认真调查、严肃追责↓↓
无独有偶,位于同一省份的青岛理工大学在考自命题科目《城乡规划理论综合》时,也发生了试题错装的乌龙。
23日晚,山东省教育厅下达了处理结果:敦促两校妥善安排补考工作;成立调查组,对相关责任人作停职处理;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试题错装不仅会把试卷和答案装反,还可能让试卷内容和考试科目毫无关联。
同样是23日下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自命题科目《固体物理》试卷出现偏差,本该考“固体物理”的试卷上印的却是“电路分析”的考题。
几百名考生面对题目枯坐3小时,最后在梦魇一般的铃声中无奈交白卷。
当晚,电子科大研究生院发布补考通知,因“试题内容与考试大纲出现偏差,无法考核考生相应学科的真实水平”向广大考生致歉,并表示将认真调查、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要说这次出问题的考研组织者都犯的是“操作层面上的错误”也不对,有的学校直接把去年的考题回收再利用,可以说是偷懒到了极致。
23日上午考完,有考生反映山西师范大学的“中国历史基础”考题与2018年的考题大面积雷同。
发现了这一问题、向媒体爆料的考生表示:“除了前面的选择题不知道之外,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都一样,我感觉就是去年的卷子。”
而没看过的“倒霉孩子”就只能“想哭又想笑”了↓↓
时隔两日,学校对此事回应表示:经查,考生反映的情况属实,已启动应急事项处理预案——通知相关考生参加补考,产生的交通、食宿费用由校方承担;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停职处理,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当然,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考研乌龙里,“泄题”,这个每年都会气我们一次的常规操作也没有缺席。
23日晚,网友爆料西南大学的自然地理考研试题疑似泄露,一份该校学生上传的Word文档里竟然出现了与当天考题几乎一模一样的题目。
对此,西南大学也做出了回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调查工作组,对网上反映的情况,一经查实有违纪违法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看到这里,估计已经有读者朋友快暴走了——
要说考研也是挺重要、挺严肃的一件事,往些年老听见考生忘这忘那或者迟到、作弊,今年怎么连组织者都这么不着调呢?!
答案或许没有网友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却也没什么好高兴的)。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今年考研期间的荒唐事多只是因为报考人数激增,“利益相关”的人多了,对考研新闻的关注多了,相关报道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几率也大了。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统计,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继续高涨,达到238万人,比去年增加37万人,增幅18.4%,被称为“史上最难考研季”。
图via.中国教育在线
回首举办研究生考试这些年,已经核实的泄题案屡屡发生↓↓组织者试题错装后举行补考的新闻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没有这么频繁地被报道出来。
而这些问题在2018年从“失误”变成“大新闻”的背后,暴露出的是考生对参加考试的重视程度,跟组织者对举办考试的重视程度不成正比。
所以,后者出现的疏忽再小,在考生们看来都非常严重,甚至“会影响后半生的命运”。
这不是一些看似“聪明”的世俗理论能纾解的。
另一方面,考生们对这些“失误”如此愤懑,一是因为确实付出了难以量化的努力,二是把考研视为破釜沉舟在此一役,除了走进校园已经没了退路。
换句话说,今年的考生,对考研的热情和考上的渴望比哪一年都迫切。
表现之一就是前面提到的“报考人数持续高涨”,每个人都想早点“上岸”,早点脱离题海。
而导致这么多人一心只想学习,以往的应届生分流通道受阻肯定是主要因素,很多毕业生都把考研当做了避风港,以延缓就业压力。
今年的秋招形势是出了名的严峻,860万的应届生数量堪称历年之最,但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却都在大规模缩招。热门的就业选项里,金融、地产是整个大环境都不好,新兴产业的红利也在肉眼可见地消失。
互联网巨头“缩减校招”、“停止社招”的小道消息不绝于耳,甚至连国考招录公务员的名额也比往年缩减了一半,创十年来最低↓↓
找不到工作的应届生里,许多人被挤上了独木桥;谁曾想,往届找到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也要走考研这条路。
据统计,研究生报考人员中应届生与往届生人数均不断增长,尤其是往届生,工作后读研的比例逐年提高——
今年的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在职求学大军。
以河北省为例,往届生在2016年占比为31.6%,人数28611人,到了2018年,往届生的比例达到40.5%,提升近10个百分点,人数48788人。
图via.中国教育在线
考研的往届生里,有主动寻求提升的,也有被动“躲”回校园的。
据今天的报道,有人已经毕业、工作了两个多月,今年又瞒着家人从北京中关村的公司辞职考研,因为同事们都是硕士、博士,他一个本科生在单位里只能干“最底层的工作”,压力太大了。
显然,这种类似的案例背后,不止是辞职员工本人的求学意愿和心态问题,也有用人单位的“唯学历论”看法在作祟。
我们能够理解,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更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不少单位一刀切的“学历情结”仍然让人失望——不管工作能力如何,只要没有一纸研究生文凭,连竞争某一岗位的报名资格都没有。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人是被公司“裁”去研究生考场的。
今年6月以来,裁员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抢先发生,到了11月,“公司微信群里消失了200多人”已经成了这个寒冬里最寻常不过的一个注脚。
尽管每次裁员的消息一出,相关公司都纷纷出面辟谣,并多以“组织结构调整”或“人员结构优化”为由来表达淘汰部分员工的合理性,但这些消息却因其发生之突然、规模之庞大,让“社畜”们不得不陷入恐慌。
往年我们分析,对于考研,不同的考生其实有着不同的追求。
有人是想暂时逃避就业压力,有人是想弥补高考失误,有人想钻研学术,有人想提升学历,有人只是想换一座城市生活——无论如何,都是想在最大的努力范围内,再给自己一次选择的机会。
但今年的情况明显不同,很多人把所有赌注都压在了上周末的几张试卷上。
考生因为走投无路,所以重视这次考试;又因为足够的重视,所以“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恨不得把事情吵大,今晚就将每一个涉事人员都绳之以法。
对于这两日一波未平一波起的考研新闻,尽管相关方面都在努力调查并付诸补考、责任人停职等补救行动,但考研本身是否还具有公正性与严谨性,依然在广大考生和围观群众的心里打了个问号。
不过不管这问号有多刺眼,当下的我们还是希望事情能够得到妥善处理,也祝愿所有为此付出了努力的人都能得偿所愿,之后收获到的能对得起那些为挑灯夜战而牺牲的美梦。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作者杨二芋。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