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两三年的时间里,微博的热搜经常出现“某某中学出现校园欺凌,校长被免职”“,“年仅14岁少女不堪校园欺凌,跳楼自杀”等骇人听闻的事件。2019年暑假《少年的你》这部电影的热映,更是激起了大家对校园欺凌的关注。我们都开始担心,在本该心理向健全发育的年龄,本是在纯真的校园里好好学习知识的年纪,却要遭遇被夺取尊严、被武力攻击这样影响一生的恶性事件呢?
他捅伤了3个男生
几天前,晚上八点半第一节夜自习的课间,在A中学的男厕所,发生了一件恶性伤人事件。高一的一个男生用刀捅伤了3个高三的男生,受伤者一个连夜送到省会城市的医院抢救,另外两个在市级医院手术,市级医院中的一个人也是重伤。
当笔者听闻此事件,最大的反映是震惊。那些校园欺凌不都是发生在偏远山区吗?许多都是孩子因为长期留守缺乏关爱导致心理畸形才会去伤害他人。怎么在我那个不算贫穷落后,还算文明开化的老家也发生了这样血腥的校园暴力事件呢?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中学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
我从百度百科上搜索了“校园欺凌”,其给出的解释是:
“校园欺凌,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
校园暴力是校园欺凌中的一种形式,往往是最直接的形式,在言语的侮辱之后常常也伴随着身体的武力。且校园暴力的危害性更大,更易造成无法挽回的身体机能受损,这将伴随受害人终身。
在12月27号的晚上八点半,A中学的第一个晚自习课间,男厕所传来了“流血了!要死人了!”的尖叫,最近的小卖部工作人员拨打了年级主任电话,最快时间内救护车赶到。经过初步的调查,起因是高一年级的某男生因为女朋友(同年级某女生)被高三的某男生“横刀夺爱”,于是他告诉自己的“老大”(也是高一某学生),约定好了那一日帮他报仇。
本来不是“老大”的感情纠纷,但是他为了证明自己保护“小弟”的能力,很乐意“挺身而出”。“老大”丝毫不因自己年级低就畏惧高三的对方,反而在争执中砍伤了对方的三个人,刀刀都很致命,其中被送往省会城市急救的学生伤口接近心脏,留在市级城市治疗的学生,其中一人手臂的神经已断,重接手术失败。当班主任事后问“老大”是否后悔时,他竟回答“不后悔,没感觉”。
衰落的乡镇中学
这一次的事件发生在A中学,A中学的办学历史很悠久了,1958年就建校。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位于乡镇,再加之教育改革的影响,A中学成了不断衰落的高中,在全市5所高中排名第4,大家都认为那是个比职高好,但却是最差的普高。
A中学近五年一本上线人数是个位数,其中还包括了体育生、美术生等特长生。现如今每当大家提到A中学的时候,大家第一反应是学生成绩差,三年之后也只会是个专科,了不起一个三本大学的中学,A中学的学生被贴上了“混日子”的标签。
可是A中学在80、90年代也曾考出过清华北大的学生,它的没落和全国乡镇中学的没落是同一个逻辑。笔者结合在湖南涟源和山东菏泽的乡镇中学调研经验,简单的分析一下A中学衰落的原因。
(1)财政体制改革,学校的经费来源由乡村三提五统转为国家财政教育拨款,学校自治权被挤压。
在2006年农业税取消之前,农业税主要是“三提五统”,其中五统之一就包括农村教育事业附加费,用于乡村两级办学。那个时候学校的资金是独立的,直接由乡财政交付。既然学校有了独立的资金,也意味着有了自治权,它可以自由决定老师工资的绩效标准和奖励制度,决定学校的装备等。
但是随着农业税取消和公立学校被纳入事业单位,学校的经费来源不再是独立的,也不再是动态的,而是一层不变的,财政拨款多少就只有多少。财权的剥夺也意味着自治权的剥夺,学校的发展不再能由自己决定了,而是看教育局如何配置这笔资源。有了教育局扶持的学校发展的肯定更好,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同一个教学岗位,不同学校老师的工资不一样,那些可以发高工资的学校必然吸引高质量的老师。
(2)城乡差距大,精英教师普遍进城。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很慢的,在都不怎么好的情况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城区吸纳了全市最好的资源,建成了区域内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人们在城区才可以享受到最完善、最高质的公共服务,不少乡镇中学老师在未职业进城以前,先完成了“住房进城”和“生活进城”,其家庭生活早都在城区而不是乡镇。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乡镇中学老师就想着调到城里的学校。
如何能够调到城里呢?是取决于你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吗?实际的操作中并不是这样,据说教育局换了三届局长,分别取名“三万”“五万”“八万”,潜台词是送上述金额的红包就可以获得工作进城的机会。
(3)按片就读改为分数线入学,生源质量下降。
以前A中学的生源都是本乡镇或附近乡镇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都有。但是后面教育改革之后,招生规则变了,A中学只能招到某一低分数段的学生们。其生源由参差不齐变成了低水平的均质化,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们面对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充满了无奈。再加之高中的知识难度相比初中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底子好的学生学起来都吃力,更别提底子差的学生了。
正是由于优质学生的流失,优质老师的流失和财政资源的倾斜,导致A中学发展的越来越差,最后成为了“高中教育“中的兜底学校。
工作懈怠的校长
当三伤的惨案发生之后,家长来到学校讨说法,追问学校怎么会让学生带刀呢?又怎么没能保护学生在校的人生安全呢?学校也在叫屈,班主任也不可能时时刻刻跟着某个学生,更不可能搜身。是摊上这件事情的老师倒霉吗?还是我们应该去反思在这个偶然的暴力事件中,存在着必然。这离不开学校管理的松动,那又是什么导致学校管理的松动呢?
在这场事件中,所有的人都可以推责,班主任可以推责没时刻管好学生,宿管可以推责没注意非规定时间学生进出宿舍并携带了管制刀具,年级主任也可以推责没抓好纪律教育、法制宣传········但是有一个人的责任是推不掉,那就是校长。
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领导,他是首要责任人,而且这件事情暴露的是长期以来管理的松动。底下的人都认为学校是个单纯的地方,不会发生什么大事,工作得过且过。他们之所以会懈怠首先是因为校长管理上懈怠了,而校长为什么会懈怠呢?是他个人品质不追求上进吗?一个能做到单位一把手的人肯定是能力和觉悟都不错的吧。任何时候从个人角度的解释都是不足以支撑的,我们不妨回到A中学的体制构造中去反思为什么校长工作懈怠。
(1)晋升机会小,退养期待高
A中学的B已做了6年副校长,10年正校长,是A中学目前历史上在位事件最久的正校长。以前A中学的正校长最终都会调到城区中学或则教育局,有的甚至空降某城区中学的正领导。城里的工资待遇更好,而且可以家庭团聚。每年秋季开学都有传言B会调走,但是十年了B还没走。B已年过55,按照我国的晋升路线,其再晋升的机会很小,所以B做出业绩的动力不足,但求在离退休的几年里风平浪静度过。
(2)经济已达富裕,利益刺激小
我国法律规定,行政领导不得从商。B虽然本人不直接经商,但却间接融资了亲人的餐饮店,该餐饮店在本市有十多家连锁店铺,生意十分的红火。A中学的老师都在该餐饮店办理了长期会员,该餐饮店成了A中学及职工暗定的聚餐地点。
B绕开了法律的约束,一方面掌握着学校的权力,另一方面又将行政权力转化为经济利益。其作为人民教师和行政领导的财政收入在其个人收入中并不构成主要部分,虽然B以权谋利的数额公众不详,但至少他的心思和精力更偏向经商,而不是学校建设。
(3)不掌握副校长任免权,缺少管理的利器
A中学教师有100多人,副校长有5位,但是真正做事的只有一位分管后勤的副校长,B对于其余的4名副校长并没有裁决办法。当地的规定,成为副校长需要正校长提名,然后教育局批准,但是后来的正校长无法撤销之前已任命的副校长,也无法撤销新任命的副校长,撤销副校长必须经过教育局同意。
这一规定导致校长的权威碎片化,有些和教育局领导关系好的副校长直接无视正校长,在学校里自己说了算。
混乱的管理机制
以上这些原因就塑造成了像“老好人”一样的B,他谁也不得罪,有几点“老好人”的表现并且导致教师积极性下降,学校整体状态涣散:
(1)不实行惩罚机制,大家对所交托的工作不重视。
从持刀砍人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宿舍管理、班级管理、法制教育是未到位的,这也相应的对应了三个部门—后勤、教学、思政。
后勤管理对于学校的管理至关重要,严格的后勤管理是学校冲教育质量的保障,也是校园安全的底线。但是A中学的后勤管理一直是松动的,其宿管的主职不是门禁、巡逻,而是帮学生取快递、手机充电、吹头发和宵夜,这些也都不是无偿的,其一个月的非工资收入就可以达到6000。
这大大冲击了学校的封闭式管理要求,也与学校明文规定的“禁止学生带手机”相违背。可是宿管们看到的是学生们的需求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这已经遮蔽了他们的本职工作。B曾经派人管理宿管的违规行为,但是一直管不下来,B从来没有惩罚过一位分管领导。这样只打雷不下雨的作风,使得下属很快就摸清了套路,都绕开棘手的事情,导致问题的堆积和严重化。
班主任这一次也是有责任的,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每到月底的时候,男生们都喜欢算总账,这时候的安全风险最高。每到月底,班主任要格外强调纪律问题,特别是对问题学生进行单独谈话、甚至是必要的跟踪关注。
刚入学的时候是给学生树立学校纪律的关键时期,可开学才不到4个月,一个高一的学生竟长期携带管制刀具,并且砍伤三人,这足以证明新生的纪律教育是不够的。
(2)不敢打破已有的利益网,不对学校人事进行洗牌和再配置。
A中学存在明显的权力结构,靠着几个关键节点打通了利益分配。在B任期的十年里,利益固化了十年,关键节点还是那几个。举例子:后勤主任十年不变,采购和开票同一个人运作;宿管人员多是干部亲属。
长期固化的利益,使得有才能的人无法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发力,即人与事的不匹配,也使得教师们产生了严重的被挤压感和不公平感。而校长又不敢打破利益网,这也让教师们更加看不到流动的希望。
(3)激励机制弱化,教书育人还是投机倒把?
A中学老师的工资主要构成是财政工资加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主要是老师的课时费和津贴。其中财政工资占70%比重,绩效工资占30%比重。一个小时课时费才20元,大家对上课的积极性并不高。
津贴必须在评优评先进才可以获得,也需要十分辛苦的付出而且结果还具有不确定性。财政工资的差距取决于教龄和职称等级,可评职称的名额有限,A中学出现的一个怪相就是有好几位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临退休了也没评上高级职称,但是小学文凭的会计却评上了高级职称。
还有些后勤肥水部门的人,他们并没有对教学有任何贡献,但是其总收入也远远高于老师。做好教育本职工作的人其经济地位反而不如做后勤服务岗位的人,学校的主力军没有获得好的待遇,其卖力工作的动力何在?大家都只把这所乡镇中学当作调往城区中学的过渡而已。
该如何收尾?
教育本身就是个软成果,不像工厂生产是硬成果。教育不好追责,也不好奖励,但是这不意味着教育不应该设有追责和奖励。反而,要想让教育做好,必须要有工匠般追求实体产出的行动。
当惨案发生之后,该如何收尾呢?肇事学生的家长一口咬定只能拿出三万元,学校宁愿走法律程序等待法院判决。最后的结果难道就是“学校和教育部门赔钱给受害者,学校几年内评不了先进,校长调至某地某闲职吗?”
笔者写此文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A中学和B校长的问题,而是想借此事件反思当前中学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中学教育作为教育链条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重要,而且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构成。
当教育问题得以归正的时候,社会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教育的神圣性迫使我们去反思和行动!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编辑Susu。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