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师资与物质缺乏,教育公益需借助各方力量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田园 发布时间:

师资与物质缺乏,教育公益需借助各方力量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田园 发布时间:

摘要:教育公平不是用政策手段和经济手段来补偿教育的不公平。

_DSC3595333.jpg

(梅初九在第五届全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现场)

芥末堆 田园 1月8日 

2018年1月6日,在第五届全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芥末堆创始人梅初九、一土教育社区发起人李一诺、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创始人张轶超向来自全国700多名教育公益和教育界代表分享了对教育公益的认识和理解。

杨东平认为,教育公益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从慈善走向公益、从老公益走向新公益、从公益走向教育,以及从教育的边缘走向中心。推动教育公益的变革,需要互联网、科技专家、创新型学校和教育创变者一起努力。

“芥末堆对教育公益的态度是无条件、全身心的。”梅初九说,互联网和科技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解决教育公益无法规模化、标准化的通道。而芥末堆的优势在于能够连接企业、政府、学术、海外等资源,希望帮助各方做更多的事情(如硬件、平台、工具等),将连接能力和爱表达出来。

李一诺从自身实践出发,她认为农村教育里的核心困难是教师的生存环境问题。这种困难不仅是物质上的生存环境,还有精神上的孤独感,以及农村对女性的普遍歧视。目前一土教育正在探索通过社群解决问题。

在张轶超看来,教育公平不等于政策加分、资助救济,教育的核心是有教无类和人即目的。他呼吁颠覆与变革教育,一是打破知识资源的垄断,颠覆评估体系的封闭;二是突破校园的学习平台和学科的评估系统,不以分数论高低,不按梯队划层次。

杨东平:走在未来学校成长路径上的教育公益

杨东平认为,教育公益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慈善走向公益,慈善往往意味着小恩小惠、救急救穷的局部零散行为,而公益是面向整体的社会问题;第二,从“老公益”走向“新公益”,新公益非常明确定位于社会创新,用创新的方式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第三,教育公益组织的重心正在发生偏移,逐渐从公益走向教育;第四,从教育的外围、边缘走向教育的主场和中心(学校、课堂)。

他表示,未来学校将以游戏为重要学习方式,并成为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成为功能强大的在线学习平台、全天候的网络学习。未来的教育公益将是非营利性、低成本、低技术、可复制、可推广的形式。而推动教育公益的变革,需要互联网、科技专家、创新型学校和教育创变者一起努力。

梅初九:科技是解决教育公益规模化的重要手段

“教育行业不是一个技术创新的领域,而是技术应用创新的领域。”对于教育与科技的关系,梅初九说,目前大量的东西都依赖于技术本身的突破,但无论如何,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有效而服务,技术永远是辅助的角色。教育科技应用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扁平化、智能化和立体化。

什么是教育行业?梅初九认为,七大板块共同组成教育行业,分别是公立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培训(弥补公立体系不足)、社会教育资源(如植物园、科技馆、博物馆)、政府学术公益社会创新第三方(如教育媒体芥末堆)。

222.jpg

从科技维度上看,她将教育和学习分开,把教育划分为严肃教育+严肃学习和泛教育+泛学习。她认为,人们更多时候谈论的是教育,而不是学习本身,但一切都应以学生为主体。

互联网和科技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解决教育行业无法规模化、标准化的通道,互联网化和数据化的速度将影响教育公益行业。“如果我们只是依靠感情、爱心去帮助孩子,它是不可测量、不科学的。”梅初九认为,教育是根,有天然属性,要尽可能定义清楚“教”和“育”,才能更好地做产品。

芥末堆对教育公益的态度是无条件、全身心。”梅初九说,芥末堆的优势在于能够连接企业、政府、学术、海外等资源,希望帮助各方做更多的事情(如硬件、平台、工具等),将连接能力和爱表达出来。

李一诺:农村教育的核心困难是教师的生存环境

2015年初入教育公益时,李一诺发现公益组织有3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分别是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资源分散和大量志愿者联结松散、协作低效。而人和人之间的联结有3个核心需求:沟通、协作、学习,但联结需要好工具,所以就建立了支持社群交流的平台——磁场(一款App)。

她介绍,磁场多元众创地推动了教育生态的改变,汇集了来自全球70个城市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企业家和资深人士。同时,磁场还开设了线上家长学校,设置两门特色课程,分别是家庭美育和未来人才父母深度互动实践课程之系统思维。此外,磁场还积聚了社会力量和资源,助力教育公平。

李一诺认为,除了自发的捐书捐物、提供专业支持,其实农村教育的核心困难是教师的生存环境,不仅是物质上的生存环境,还有精神上的孤独感,以及对女性的普遍歧视。她希望磁场可以贯通起城乡的社区,让需求被听到,架起乡村教师和教育公益志愿者之间的桥梁,让乡村教师对优质的社会资源触手可及。

张轶超:教育公平不等于政策加分、资助救济

“这十年或者十五年来,中国的教育公平是更好,还是更差?”张轶超坦言,教育公平是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无论是思维、视野,还是标准化的考试成绩,农村孩子都没有进步,只是在大众娱乐上跟上了时代潮流。

“整个科技促使大家在进步,但是受益者到底是谁?非常明显,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孩子,而不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孩子。”张轶超认为,教育公平不等于政策加分、资助救济,教育公平不是用政策手段和经济手段来补偿教育的不公平。教育的不公平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意愿、学习动力上的差距不断被拉大,并且这种差距可以延伸到未来。

在他看来,教育的核心是有教无类和人即目的。他呼吁要颠覆与变革教育,一是打破知识资源的垄断,颠覆评估体系的封闭;二是突破校园的学习平台和学科的评估系统,不以分数论高低,不按梯队划层次。

此外,张轶超还建议要创办新型学校,尤其是针对中考失利、被打上失败烙印的孩子。要通过建立新型学校让他们重燃学习兴趣,让他们找寻自己的天赋,追求自己的梦想。张轶超介绍,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正在筹备一所新型学校,基本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三个部分:以大图书馆核心的资源中心、以多元发展为特长的主题教学,以及学以致用的项目制学习方式。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师资与物质缺乏,教育公益需借助各方力量促进教育公平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