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午10点,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召开,主题为“贯彻‘七有’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北京市教委副主任 、新闻发言人李奕在会上介绍深化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相关情况。
要点详解
破解“入园难”力度进一步加大
制定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努力增加学位,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2017年,新建、改扩建127所幼儿园,新增2.8万余个学位。规范办园行为,开展全市学前教育全覆盖式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出台进一步加强各类幼儿园管理的十条意见,为每所幼儿园配备一名责任督学,进行挂牌督导。
基础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
加强市级资源统筹,协调城区支持远郊区新增23所优质校。深化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中小学教育集团达到158个,学区131个。启动第二阶段扩优改革任务,社会力量参与扩优项目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26所高校支持56所中小学发展,21个教科研部门支持全市41所中小学发展,20家民办教育机构支持105所学校学科教学。制定落实做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有关工作的文件,实施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等项目,促进郊区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和质量提升。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市中小学生参加“四个一”活动累计达到106余万人次。制定落实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百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验校,持续开展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成立北京市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出台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教学指南,评选第一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52所,开展中小学生冰雪普及推广和冰球联赛,为北京冬奥会储备人才。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
考试招生改革政策体系愈加完善
研究制定了深化高考和中考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等14个配套文件,非京籍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后升学政策形成初步方案。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则更加公平,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取消推优入学,特长生比例控制在4%以内,各区统一使用市级小升初派位系统,所有公办初中全部参加派位,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9%和95%以上。加大优质高中招生计划精准投放力度,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机会达到35%。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显现,高考录取率达到90%,其中本科录取率达到75.5%,较去年稳中有升。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实施“拓展中小学教师来源行动计划”,每年增加2300余名师范生培养计划。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公开招聘331名紧缺学科乡村教师,1.7万余名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全部落实。实施促进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直接参与、受益的教师达7300余人。实施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持续实施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
此外,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以及依法治教、开放合作、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展。
2018年,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教委将瞄准国际一流标准,补短板、优布局、提质量、促改革、强治理,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切实发挥首都教育在“四个中心”建设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具体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二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三是创新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优化资源供给,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五是强化开放协同,推进教育交流合作;六是推进依法治教,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七是强化督导职能,保障教育健康发展。
热点问答
1、我市未来如何进一步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这是2018年重点解决的问题。刚才在提问当中提到“入园难”和“入园贵”,“入园难”代表着学位供应不足,“入园贵”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在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进过程当中,市教委大力推进普惠园制,同时对学前教育收费有严格的管理,所以现在“入园贵”不是主要的问题。但是并不代表学前教育问题减少了,在新的发展时期,体现出资源不足、质量不高、普惠不够、体制不清,聚焦在这四点上,北京市针对这四点分别有了新的部署和新的解决措施。
关于体制不清问题。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但是谁来保障?去年中共中央和两办发布的由国务院领导、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在这方面,特别是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作用,多方参与,实行属地化管理。在前几周刚刚颁布的北京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当中明确了这个体制,特别把相应的责任压实到相应的区县、乡镇,同时也鼓励多元办学。所以体制不清的问题在北京以文件的方式予以明确。
关于学位不足问题。确实存在着入园难的问题。三期行动计划准备采用三个办法,特别是体制管理当中提到的多元参与、多方参与。第一是进一步扩大教育部门办园的规模,通过新建和改扩建扩大学位资源。不仅在新建和改扩建有这个力度,也包括支持优质的公办幼儿园通过租赁场地等方式举办分址、分部。支持现有有条件的幼儿园能够加强内部改造,当然前提是保障幼儿安全、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前提下。第二个方面是支持其他的国有单位办园,特别是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城镇街道办幼儿园的管理体制,提高市级财政为其他国有单位的办园补贴力度,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在每个街道和乡镇要通过自办或者是委托办园的方式至少办一所普惠制的幼儿园,光靠教育行政一方面是不行的。第三是发展多样化的学前教育,包括鼓励民办机构进入办园行动,同时鼓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举办社区办园点、社区学前教育服务中心,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加强改善学前教育的整体学位不足的问题,来缓解当前资源的不足。
关于质量不高问题。这是北京市在未来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当中更加应该关注的问题,人民群众肯定不只是需要一个学前的学位就可以,每个孩子的教育都是家里最大的事,也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所以学前教育质量问题是更核心的问题。在这方面有几点部署:
第一个措施,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2018年在几个点要特别发力。加快本科教育的教师力量的储备机制;加强学前教育教职员工准入与考核管理,强化新任教师培训,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市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采取委托培养等方式,按新增学位比例培养一批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
第二个措施,是严格幼儿园的质量管理和业务指导。2018年第一季度准备出台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意见,完善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将全市各类幼儿园纳入北京市托幼园所分级分类管理范围,构建全覆盖的幼儿园质量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幼儿园办园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和业务监管。
第三个措施,是积极开展无证园的分类治理。
第四个措施,针对普惠不高的情况,今年市委市政府也加大了力度,特别是加大支持普惠型幼儿园的发展。前两天,从市财政和市教委的两个角度都发布了补助的范围、租金补助等,支持社会资本开办普惠型幼儿园,简化社会资本开办普惠型幼儿园的手续,同时支持普惠型幼儿园改善条件。
针对体制不清、资源不足、质量不高、普惠不高,我们分别有政策和措施,2018年这些部署会逐步地到位,全面地实施。
2、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9%和95%以上,再创历史新高,我市是怎样达到这一水平的?我市采取了哪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举措来保证学校办学质量得到真正改善和提高?
2017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保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严总基调,坚持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进一步回应社会关切完善入学规则:一是遏制学区房炒作,首次明确实行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会同公安、住建等部门加大实际居住联动审核力度。二是释放更多优质学位,全市统一取消推优入学,将特长生比例降到各区4%以内,所有公办初中(含大学附中)全部参加派位。三是坚决治理点招坑班现象,各区首次统一使用市级小升初派位系统,全程实时监控派位流程。今年全市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9%以上和95%以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直到今天仍是广大市民、家长最关注的问题。2017年义务教育入学比例再创新高,实际上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比例提高在于过去五年教育供给侧结构的转型升级和调整。在北京各个区,教育集群、教育集团已经达到158个,学区达到131个,并且还在逐步增长。其实,这代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义务教育供给已经由过去学校供给变成集群集团的供应,孩子在这样的教育集团内见到的老师、孩子多了,所获得的学习资源不是单个学校能够给予的。在这样情况下,广大家长和同学对教育资源的选择,以及择校的必要性和热度得到大幅度缓解。
由于这样的发展过程,我们就要回答一个问题,比例逐步提高到99%到100%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最终的目标是在就近入学,保证孩子在就近享受公共服务的前提下,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所以下一步将继续在这样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课程、不断地去优化学生在校生活的安排,包括社会实践以及引入更多的社区等其他领域的资源,像刚才介绍的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民办教育机构支持学校学科教学,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等等,真正让老百姓能够在身边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是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
具体的举措是进一步巩固学区和集团化的建设,让它们真正能够做到一体化,形成孩子的实际获得。另外一方面,统一全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管理系统,让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用更加统一的机会和资源供给,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本文转自首都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