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Ari He on Unsplash
任何领域的重大突破都首先是一种范式的转变,而范式的转变依赖于人们在认知上的突破——用今天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需要人们进行 “认知升级” 。
对于教育领域的诸多批判我们已经见过太多,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认识到,教育领域的问题究其根源,和很多其他领域一样,都源自牛顿和笛卡尔以来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方式。
在这种认知方式下,世界就像是一台没有生命的机器,各个领域里的知识可以被条分缕析,社会的各个部门则各司其职。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就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教育的职能就是把每一个人都加工成一个合格的零件,而教育的方式也就像工厂的生产加工过程一样采用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流程。
如今,我们正在快速地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和过去时代的区别不是在数量上的丰富程度,而是在性质上根本不同。
在这个高速变化、动态、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们开始意识到事物之间彼此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 “复杂(complex)” 的系统;人和人之间的合作,而非竞争,让世界,也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而繁荣。
人们开始放弃对于确定性和简单秩序的不切实际的追求,转而开始拥抱不确定性和混沌的状态,并在“混序”中实现自我发展。衡量人的价值不再是用工具性的尺度,而更强调人的身心完整,我们开始更多地去反思 “人何以为人” 。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正越来越多地变为对创新教育的实践。不论是在主流教育体系内的学校,还是在民间创办的各类教育机构里,我们已经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教学内容、教具开发、硬件设备等方面看到了大量教育变革的努力。
同时,我们也经常会发现:这些努力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组织系统的掣肘。而很多教育创新机构的教育理念在化作实践时,往往也缺少系统性的考量,停留在零散的实践层面。
如果把一家教育机构比作一部智能手机,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 App,而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更新底层的操作系统,让这些 App 发挥它们的全部潜能。
由 “群岛闪翻共学小组” 完成的这本译文集《青色学校-进化型组织在教育领域的应用》(Teal Organization in Education),正是我们为推动这种教育系统变革所需要的底层操作系统而做出的一次努力。
正文的15篇文章全部来自《活力前线(EnliveningEdge)》杂志的教育特刊。它们都围绕着各类教育组织该如何进化,以及 “青色” 的理念如何应用于教育的实践。这里有必要对本书中频繁出现的一些概念(比如“组织进化”“青色组织”等)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去年国内引进了一本名为《重塑组织》的书,系统分析了人类世界里组织进化的不同阶段,并重点分析了 “青色组织” 这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作者将组织的不同阶段用颜色来命名,并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特点:
【红色组织】:距今约一万年前出现,这时人类的自我意识已经进化出来,思维方式是两极化的,形成非黑即白的世界观。组织主要靠武力产生凝聚力,典型代表是黑帮,可比喻为狼群。
【琥珀色组织】:线性思维的产物,有群体意识,寻求秩序、稳定和确定性。意识上区分 “我们vs.他们” 。组织的维系主要依靠等级制,及自上而下的流程控制,强调服从的重要性,典型代表是天主教会,可比喻为军队。
【橙色组织】:追求效率第一,个体生命的目标就是不断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获取成功,典型代表是工业时代以后的大型企业,可比喻为机器。
【绿色组织】:寻求公平、平等、和谐、社群、合作和共识。注重关系甚于结果,追求多元性,崇尚去中心化,以价值观驱动并注重平衡多种利益相关方,典型代表是很多非营利性机构,通常被比喻为家庭。
【青色组织】:作为目前组织进化的最高阶段的 “青色组织” 将组织视作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各自的角色上也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相比其他 “颜色” 的组织,青色组织体现出三大突破:身心完整、进化目标、自我管理。
这种划分及其背后所体现出的人类意识进化和组织进化的思想并非在《重塑组织》这本书中才被首次提出。事实上,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整合理论等熟悉的读者,可以很容易地从书中看到马斯洛、皮亚杰、卡尔·罗杰斯、肯·威尔伯等人的影子。在书中,作者还详细调研分析了十二家采用 “青色” 理念运营的组织,分布在从商业到非营利机构的不同领域,其中也包括一个教育领域的案例。
如果我们深入了解组织进化的原理及青色组织的特征,我们会发现教育领域似乎要比任何其他领域都更适合,也更理应,采用青色的理念来运作。
青色组织推崇 “身心完整” ,并在组织内部采用许多旨在鼓励每个人展现和发展完整的真实的自我的举措。在教育领域,我们所要推动的也正是把人当作完整个体来发展的 “全人教育” ,体现在重视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重视全脑思维的培养,尊重学习者不同的个性和学习习惯,适应学习者的成长阶段和成长目标等。我们甚至可以说,只有当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全身心地投入时,学习才能真正的发生,全人的教育才有真正的可能。
青色组织推崇 “进化目标” ,将组织视作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个个体都是这个有机体的 “感应器” ,聆听组织发展的需求,捕捉组织发展的机遇。应用在教育机构里,学校的目标、学习的目标,都是从我们最深的潜能出发,基于我们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渴望,充分利用外界环境所赋予的机会,持续地涌现和演化。进化的目标将教育机构和外界环境联系在了一起,将个体的学习者和更广泛的视角联系在了一起,让我们在真实而丰富的情境之中思索我们成长的方向和价值所向。
青色组织推崇 “自我管理” ,组织中的人围绕自己的角色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应用在教育领域,我们需要探索如何帮助学习者成长为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安全感,如何构建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的环境,如何赋能赋权,在何种程度上和范围内体现自主性……
旧有的教育体制损害的不仅是学生,对教师和校长们也带来同样的折磨,使他们负担过重,缺乏自主意识,没有成就感。我们想要培养自由的学生,首先要有自由的教师、自由的校长,和自由的学校环境。在青色理念下运作的教育机构,释放和发展的不仅是学生的潜能,也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变得更加身心完整。同时,遵循青色的理念,教师们也可以更好地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知识的所有者和传递者,转变为在一个由同伴和成人支持的学习社群里,个人学习过程中的协助者、引导者、教练。
图片来源:Baim Hanif on Unsplash
在这本译文集中,我们会看到很多青色理念在教育领域里应用的实践案例,它们有的体现在具体的课堂管理和某项教学实践上,有的则应用于学生成长和整个机构的组织转型上。
如果你对 “青色理念” 和 “组织进化” 还不太了解,可以首先阅读《教育系统的责任、发展和下一阶段的演变》和《包罗万象的青色教育》这两篇,从中可以看到不同 “颜色” 的组织在教育领域是如何体现的。
如果你希望了解青色理念在整个学校层面是如何应用的,可以重点阅读《维也纳共学村,教育的珍宝》和《 “青色学习” 的探索历程》这两篇,文中的两所学校里正在发生的一切想必会令你激动不已。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机构的管理者,推荐你重点阅读《想象、涌现,以及变革型学习在复杂性领导力中的作用》和《理想与创造性摩擦:通往青色学校和青色教育之路》。这两篇文章都很难懂,有助于理解组织进化和组织转型的难度。
如果你是一位关心学生身心成长的一线教师,推荐你细细体会《通过 “学习偏好原型” 开展 “青色教学” 》和《航行视野:“青色思维” 如何支持积极的课堂互动》这两篇文章,它们提供了完整的个体成长阶段的框架和具体的教学案例。
这里我尤其想强调一点。现在到处都在提 “个性化学习” ,但往往默认了学习等同于 “学术学习” ,因而并不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化成长;靠各种高科技手段搜集来的数据也大多应用于以对学习材料的掌握为标准,个性化地推送学术学习的材料。相比而言,那些遵循青色理念的教育机构更在意学习者的身心完整,会分析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举措。
比如《通过 “学习偏好原型” 开展 “青色教学”》一文中提供的 “学习偏好和生活差异测试”框架、《航行视野:“青色思维”如何支持积极的课堂互动》中的 “学生自我评估框架”、《“青色学习” 的探索历程》一文中 “千禧学校” 所提出的“青少年发展框架”,以及《维也纳共学村,教育的珍宝》中“追随好奇心” 的学生成长四阶段论。
在研究和实践 “青色组织” 在教育领域里的应用的过程中,我经常面临一个烦恼,那就是如何让更多人感受到我在这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切,我发现纯粹的语言表达很难起到作用。这就意味着,不论你精研这本译文集中的文章多少遍,如果你没有真的实践过,也只是 “知道” ,而并非 “懂得”,更谈不上深刻的感受。
图片来源:Pixabay
在这本集子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写道:“人们总是等着一些可以激发他们的事情发生,等着有趣的事情发生,等着有别人来承担责任,等着有别人人来处理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等着有别人采取行动或等着变化发生。”是的,这就是我们身处的真实世界。
这也就意味着:最早参与变革的永远都是一小群人,通过他们的实践和榜样,更多的人才会被激发,才会去参与。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本译文集将 “青色组织” 的理念引入国内的教育领域,并催生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事实上,不少国内的民间教育机构,尽管未必了解 “青色组织” 的概念,但在实践层面却已经深刻体现了青色的理念。我们希望,并且相信,在这几年里将会出现更多 “青色” 的教育机构。
最后,我想感谢参与 “群岛闪翻共学” 项目的所有人。他们都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者,也是非常好的学习者。在整个 “闪翻共学” 的过程中,我和他们一起共同创造了一段难忘的社群学习时光。
在这本译文集的后面还有七篇其他教育主题的文章,也是这个 “闪翻共学” 项目的一部分。其中每一篇都配有导语、作业/思考题、补充材料等。透过这些内容,可以管窥群岛所进行的社群学习的方式和风格。我们的共学方式很好地体现了我们自身所倡导的教育和学习理念,而我们的组织方式也正是 “青色” 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见证了每个人的成长(包括我自己的成长),也深刻体会了涌现出的各种 “美丽的意外” 。
这些,正是 “青色” 组织中最迷人的部分。
本文转自Aha社会创新学院,作者顾远。
进入原文链接,在后台留下您的电子邮件地址,可获取电子版一睹为快。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