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MOOC上线于2014年,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要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2017年,教育部启动“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并于2018年1月15日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中国MOOC未来如何发展?近日,多位专家教授齐聚第三届中国大学在线开放课程论坛,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宋毅:围绕“提高质量、推进公平”,做好四件事
论坛上,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宋毅指出,未来教育部将围绕提高质量、推进公平两项核心任务,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为手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具体来说,将做好四件事:
第一,建设好一流课程。到2020年,教育部要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再加上7000门线下精品课程,合计有10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线上线下服务。同时,推动各省市、各地区、各高校因地制宜,建设推出一万门线上线下的省级一流精品课程。
第二,建设好一流课程标准。今后,教育部将积极研究制定中国MOOC国家标准,并力争把中国标准推向世界。
第三,在建、用、学上下功夫。教育部将继续加强师资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大MOOC平台开放共享力度,把更多高质量的MOOC输送到中西部地区高校和边远地区薄弱高校,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第四,做好相关配套制度跟进。积极推进建、用、学的制度建设,努力推进和完善MOOC的学分管理制度,把制度跟进、制度保障做好、做实。
李晓明:应正确处理三种关系间的平衡
北京大学MOOC工作组组长李晓明指出,关于MOOC有三种很重要的关系,分别是:独立建MOOC与开展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创建显性学习价值与提高课程质量的关系;拥抱流行课与鼓励冷门课的关系。如何处理三种关系间的平衡,将直接影响MOOC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第一种关系,李晓明认为,独立建MOOC与开展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这两条战线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没有成千上万门真正开放的MOOC,基于优质资源的混合式教学,就不可能成为广大的实践。没有广泛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这一波在线教育浪潮就没有融入高等教育的主流,生命力就要打问号。
对于第二种关系,他建议,既要加强课程建设,也要强调课程应用。课程应用不仅是采用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在学分、学历制度等方面寻找创新的切入点。让更多的人接受系统化、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对于第三种关系,他认为,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热门课程固然好,相对回报也较大,但若将视野放至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就必须支持鼓励大量的冷门课程。支持冷门课程不仅因为它们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还因为能教好冷门课程的老师本身就不多,优秀的冷门课程可能更加难得。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