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爱花和孩子们正在上音乐课)
芥末堆 田园 2月8日
“我们所住之地,山太高,㟖(lòng)太深,举目所及,除了山还是山。我们的粮食,除了石头缝里栽种的玉米还是玉米,一年到头想吃一顿大米饭,那也是很奢望的一件事。穷则思变,改变源于知识和教育。”
今年59岁的班爱花,出生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龙马村龙万屯。“三里无平川,出门便是山。”这是当地人对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描绘。
据粗略统计,大化县人均GDP约为全国人均GDP的五分之一。在这里,石头缝里种玉米、外出打工,甚至卖血……是当地一些贫困人家的经济来源。在贫穷与守旧的双重夹击下,很多孩子的教育问题令人担忧。
成年后的班爱花离开了广西,在江西某国营农场做了一名幼儿园教师,并在江西结了婚,不说大富大贵,至少也衣食无忧。2001年,班爱花回到了广西老家,创办了全年全托型家园式幼儿园——龙万爱心家园,希望为村里的孤儿、单亲、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瑶族家园。
当然,办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人和社会的不理解,各种力量的刁难,以及资金缺乏等问题,班爱花都克服了下来,坚强地走过了17年。
“三里无平川,出门便是山”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图片来源于网络)
班爱花是土生土长的瑶族人,她总是留着中规中矩的“学生头”,个子不高,声音有些沙哑,操着一口“瑶普”,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但眼神十分坚定。
1980年高中毕业后,班爱花外出打工。1981年,班爱花远嫁江西,在一家国营农场做学前班老师,并生下一儿一女。2001年4月,班爱花父亲病重,回乡照顾父亲期间,她发现村里有几十个7-12岁的孩子都没有去上学,小一点的在家玩耍,大一点的已出门打工。
班爱花走访得知,因生活贫困和思想老旧,家长们根本没想过孩子上学的问题。如果是男孩,就早早外出打工;如果是女孩,就更没有机会上学(当地人认为送女孩去上学是给别人“养媳妇”)。此外,村里还有很多孤儿、单亲、留守儿童。
“三里无平川,出门便是山”、“九分石头,一分土”,这是当地人对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描绘。据了解,因建设大化水电站,村民移居到了龙万新村。村民住的都是典型的瑶寨房屋,这种房屋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放杂物,中层住人,下层养牲口、家禽之类。部分贫困家庭甚至一家好几口人挤在一间无法遮风避雨的房子里。
(一家人挤在一间竹房里,包括两个大人,十个小孩)
班爱花介绍,依靠种地和政府每月30元土地补贴的村民,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有能力外出打工的村民家庭条件相对较好,还有一些村民甚至靠卖血赚钱。“大化县有个血站,基本都是瑶族人在卖血,卖一次血给250块,今年(价格)可能会加一点吧?”
作为当年村里极少数依靠文化走出大山的人,看到村里这些情况,班爱花深刻意识到,这些孩子正在浪费他们最好的读书年纪,如果他们不读书,就一点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没有了。
为了办学,她舍弃了很多
2001年9月,班爱花42岁,在父亲去世一个月后,她创办了龙万爱心家园。
龙万爱心家园是一所全年全托型家园式幼儿园。虽然是幼儿园,但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班爱花把56个孩子划分为学前班和小学1-4年级,教授他们语文、数学、体育、劳动、音乐等课程。当时,因为经费问题,园里只有班爱花一个教师。她说,办园的初衷就是,尽自己所能,为村里的孤儿、单亲、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瑶族家园。
回忆当初,班爱花说,“当时身上只剩下1500元,在购买教科书和置办基本的教学用品后,基本都花光了,课桌和凳子都是用弟弟家的板子做的。”
(孩子们帮着班爱花一起养猪、除草、晒玉米)
“每学期我都会种1亩田、养4头猪,这样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家园的日常开支则主要靠倒卖玉米赚差价。”班爱花介绍,每年寒暑假和双休日,她都会开着四轮车去不同的村里收购玉米、豆子、花生,一个暑期大概会收购近30万斤的玉米,再倒卖到县城,每斤玉米能赚4-6分钱差价。
资金问题可以想办法解决,但家人的不理解更让班爱花痛心。“他不懂我,不理解我。”班爱花告诉芥末堆,“丈夫到广西住了几个月,说‘实在受不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太贫穷’,就离开了。那时他让我一起回江西,但我舍不得这些孩子”。
2001年,办学后不久,班爱花离婚了,女儿则随丈夫去了江西,儿子由她抚养。在缺乏资金,面对着各种困难的环境下,龙万爱心家园生存了下来。
2007年,龙万爱心家园慢慢扩大到大化县的5个乡,28个村(屯),孩子越来越多,班爱花也请来了另一位老师。
班爱花说,办学之后,一直到2012年,都比较安逸快乐,但2012年以后,烦心事就变多了。“2012年以前,因为没有(外界)人知道我在这里(办学),我只用想着怎么照顾孩子们。但从2012年开始,教育局和爱心人士知道我们了,烦心事就变多了”。
“做坏事没问题,做好事真的很难”
“我没有后悔过,但有些事情会很辛酸。我觉得做坏事没问题,做好事真的很难很难。”班爱花说,“因为证件不齐,有人认为我们做这件事不符合要求,还有人说我们为了挣钱,就是各种拦阻、猜疑,真的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反正心里特难受。”
班爱花回忆,“之前,有人举报我在南宁买了3套房子,一个爱心人士就直接来家园质问调查我,列了很多‘罪状’,包括攻击政府、贪污等,让我把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给他,说是查我,又劝所有老师离开家园,说我这个人不简单。”
以往发生这类事,班爱花都会选择忍受,但那次她反抗了。“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我都给了,但他们竟然说要接管家园,甚至打我们的老师。当时我就真的发火了,火气特别大。”现在回想起来,班爱花仍然很愤怒,她始终记得那天自己对那位爱心人士说的话,“就算你资助的钱再多,我也不会要,你这是在侮辱我。”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但始终是班爱花心里的一个结。她说,“我有办这个学校的初心,就算有了资金,但没有对孩子的长期陪伴,也帮不到孩子的。用很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他们),孩子们是得不到幸福的,要真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有希望健康成长”。
其实,班爱花有一个12年的心愿——注册民间非企业机构,但奔波了12年也没注册成功。至于为什么要注册民间非企业机构,班爱花告诉芥末堆,“注册民间非企业机构就代表政府承认你,就不会有人刁难你,而且也会有对公账号,这样就可以清清白白,还可以名正言顺地寻求好心人的帮助”。
她说,对于无法注册民间非企业机构的问题,相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是,龙万爱心家园的硬件、消防通道不符合标准,需要把小学、初中和幼儿园分开。此外,幼儿园要有一个20平米的保健室,一个标准的厨房,还要有独立的消防通道和门院。
(龙万爱心家园,学生在做课间操)
班爱花曾设想过,“可以在现有家园旁边的空地上,跟家园一样,也盖个3层楼,把小学生和初高中生分出去,一层再设立保健室和厨房,二层住人,这样所有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但新建教学楼,每平米得1600-1700毛价,计算下来,大概需要80万元,看到这个数字,就想都不敢想了。
没有资金、家人和社会的不理解……这些烦恼都压在班爱花的身上。对于如何解压,她苦笑着说:“不开心的时候就蒙着头睡一觉,再就是出去逛逛呗,或者在水电站站一下,和大家跳一下舞就没事了,我是个没心没肺的人。”
“非常欣慰,因为这个地方真的像一个家”
(老师送小学孩子上学)
目前,龙万爱心家园共有158名孩子,最小的孩子刚满4岁,最大的孩子已经上大专了。68名学前班孩子实行全托型管理;68名小学孩子正在龙马村小学读书,每周一早晨在家园吃完早饭后,家园老师会护送他们上学,周一到周五孩子们寄宿在学校,周五放学后以及节假日再接回家园;22名初高中孩子和大中专孩子在周末和节假日也会回到家园,家园无偿为他们提供食宿,并且资助部分学生上学所需的生活费用。
17名正在读大、中专的孩子是家园的第一批孩子,其中有8个孤儿、9个单亲孩子。在班爱花看来,这些孩子是她的骄傲。“送他们上学前,我会给每个孩子买一套民族服装,两套换洗衣服,一双鞋。”班爱花笑着说,“现在大专孩子放假回来了,看到小孩子和大孩子坐在一个大桌子上吃饭,一起聊天,那种感觉真的太美好了,非常欣慰,因为这个地方真的像一个家呀。”
(孩子们一起包饺子、“植物走秀”课程、大孩子给小孩子剪头发)
除了班爱花,目前家园还有7名老师。一个门卫老师(专门负责学生安全,周末带孩子上山捡柴,晚上看护孩子安全)、一个买菜煮饭的厨房阿姨、一个洗衣服打扫的阿姨、一个“外交官”(专门照顾幼儿园和帮助初高中孩子和政府、学校沟通)、一个小学老师(负责接送小学孩子和日常文字工作),以及两个本地负责幼儿园日常教学的老师(高中毕业)。
“最初是我妈妈帮着给孩子做饭,现在她年纪大了(今年80岁),就帮着养猪、种菜。”班爱花说,“妈妈‘退休’后,煮饭的工作必须由妹妹‘接班’。”问及其妹妹乐不乐意来帮忙时,班爱花大笑说,“哈哈,不乐意也得来,来了她就乐意了呗。”据了解,班爱花妹妹嫁在另外一个屯,但现在为了帮忙照看孩子,每天都住在家园,每月只能回家1-2次。
(孩子们挤在一起睡觉)
如今的龙万爱心家园共有三层,小学和初高中孩子住在第三层,幼儿园孩子住在第二层,第一层用来幼儿园教学。班爱花说,因为每层只有五个房间,孩子们睡的是上下铺。每个房间有八个床位,两个孩子一张床、一个被子,部分低年级的孩子是三个人一张床、一个被子。
此外,班爱花告诉芥末堆,因为100多名孩子的花费以及老师的工资问题,已经让她面临“被退休”的危险。以往,她每年会在银行里固定贷款3万元周转,但今年银行已经不给贷款了,因为她年纪大了。
“米、油、肉钱可以先赊上,但大孩子的生活费肯定要现金,就得去借钱。”班爱花说,这让她比较头疼,“但发愁也没办法,筹不筹的到钱,孩子们都要吃饭。不过赊账的人也会谅解,等有钱了再还给他们。”
辛劳、不被理解,在班爱花看来,17年来,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从孩子们满头虱子、满身泥垢入园,到现在善良懂礼貌,这些改变班爱花都历历在目。
“孩子们特别懂事,懂得照顾别人,每次上街买菜回来,他们都会远远跑过来迎接;懂得感恩,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会帮着一起干农活、养猪;还会给流浪汉做小棚子、拿饭吃……”说着说着,班爱花突然停顿了一下,随后,她边笑边抽噎说,“他们都叫我 ‘妈’”。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