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这位杭州一线语文特级教师说,满分作文等于劣质化妆品

作者:外滩教育 发布时间:

这位杭州一线语文特级教师说,满分作文等于劣质化妆品

作者:外滩教育 发布时间:

摘要:近年来的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科素养,人文素养。

近年来的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然而不乐观的阅读情况和屡试不爽的“套路式满分作文”,仍然暴露着国内语文教育“单一”“应试”的问题。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张祖庆用他自己的方式在体制内的道路上努力着。推广儿童阅读,致力于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纳入各类元素做创意写作教学,让孩子写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他说,这是“戴着镣铐在跳舞”。

前不久,一篇名为《语文成为拉分王,请别以分数的名义杀死阅读》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经过一系列教育改革,语文学科的分量越来越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即使是“唯分数论者”也不得不重视起这门学科。然而这样的现象背后,文章作者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更加强硬的要求态度,会不会更加扼杀孩子的阅读兴味?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张祖庆。这位小学语文老师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祖庆说”,他在里面分享自己在教育一线的所感所想,也展示他多年来实践的创意阅读写作课。

去年,他获得“有重要影响的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称号,组委会这样评价他的教学风格:简约而丰满、扎实而灵动。同行评价他“教学语言平实、准确、生动、幽默,不虚张声势,不大而化之,也不故作深沉。”

640.webp.jpg

张祖庆

这位广受好评的语文老师如何独辟蹊径,打破体制内语文教育的框架?又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又用怎样的创意写作教学方式教孩子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带着这些疑问,外滩君来到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见到了张祖庆老师。

B=外滩君  Z=张祖庆

阅读经典要适当“囫囵吞枣”

B:为什么会想到做儿童阅读推广?

Z:其实,阅读是人的本能。有人说阅读是不用推广的,阅读一旦沦落到推广的程度,就是阅读的一种悲哀,也是教育的一种悲哀。那我为什么还是要做呢?我是这样考虑的。

第一,阅读很重要。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小时候,家里几乎没有一本课外书。后来进入初中,我爱上了阅读。大量的阅读使我得到了文学的滋养,也为我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打下了基础。所以,我自己的成长百分之七八十得益于大量的阅读。

当然,不止是语文老师,阅读是所有人本身的一种基本需求,是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的一种基本路径。阅读能让我们遇见更多的东西,视野更开阔,人文积淀更深厚,对万事万物的理解也会不一样。

第二,新的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要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第三,国外发达国家对阅读都非常重视的,而我们国家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

在这样的境况之下,我想,作为有担当的语文人,我们应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推动阅读,让更多人回到书桌前,拿起书来,进而让更多人爱上阅读。

B:现在大多提倡经典阅读,您怎么看?

Z:有些人一提到经典,就只能想到我们儒家的“四书五经”,然后创办国学班,让孩子们穿上汉服,点朱砂,举行隆重的仪式,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当然也是经典,但远远不是全部。

儿童阅读,两块营养都不可少。一块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我们可以有选择地传承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这个记忆力很强的阶段“囫囵吞枣”的,整体地记下一些,然后在成长中慢慢消化,这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不加消化,不加筛选的,单纯地让孩子死记硬背,这种现状是蛮堪忧的,很有可能会把孩子教成小老头。

还有一块,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儿童文学。比如,《小王子》《夏洛的网》等已经成为具有普世意义的经典。

640.webp (1).jpg

小王子

我个人的理解是,中国古代的、中国现当代的、外国的优秀儿童文学,都有可能成为经典或者新的经典。我们要赋予经典新的意义。

B:您刚刚提到一个词叫“囫囵吞枣”,具体怎样理解?

Z:这里的“囫囵吞枣”,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呢,是说有些古代经典,孩子可能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这些篇章又很经典,或者其中的价值观已经渗透在我们现今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就让孩子们先背了再说,今后让他在岁月当中慢慢地去消化,去理解。也就是说,对于中国古代经典,有时候可以适当的不求甚解。

第二个层面,就是对整本书阅读来说。不少家长会让孩子在边阅读边查字典,碰到不认识的字词,一定要查对才往下读。我认为这样做对阅读是一种伤害。

你想,我们自己读《红楼梦》,也不会每碰到一个不认识的字就去查字典,里边还会有很多生僻的术语,比方说什么样的服装,什么样的药材,大部分都是没见过的。如果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当然可以去认真查阅考究,但一般的读者是不需要的,甚至可以连蒙带猜地读下去。让孩子先读起来,读下去。

640.webp (2).jpg

张祖庆

好词好句是“劣质化妆品”

B:您似乎很反对“好词好句”?

Z:是这样,我曾经在微信公众号里发布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好词好句是劣质化妆品”当时写这篇文章,其实有一点标题党,是为了让更多人来关注,进而引发思考,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因,是我看到很多所谓的中高考满分作文,不少是以堆砌华丽的辞藻,赢得评分老师青睐的。拨开它华丽的外衣,内容是空洞的。这样很容易把我们中小学生的写作导向一种浮夸、华而不实的文风,这是我非常忧心的。

B:您认为好文章是怎样的?

Z:就我个人而言,我自己经历了由青年时代对华丽辞藻的追求,到现在逐渐趋向于朴素的过程。我的朋友也会说,岁月没有辜负你,你的文章越来越朴素,也越来越耐读。

七八年前,我们浙江诸暨一个小孩写了一篇文章,主要是说妈妈去外地出差,他想念妈妈。

这篇一百来字的文章,获得了冰心儿童文学奖一等奖。那篇文章很朴素,但是情感真诚,所以打动人。

640.webp (3).jpg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中行曾经说,好文章是通达的,恳挚的。通达,通顺。恳挚,我认为是诚恳而真挚。我认为这就是儿童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要追求的方向。写文章不是为了成才,而是为了让人读懂,让人明白,这才是写文章的目的。

B:那么,为什么家长和老师会鼓励孩子用好词好句呢?

Z:关键还是在于考试的导向!改卷老师基本上半分钟批改一篇文章,瞄一眼就打分数。这样的情况下,朴实的文字,没有抓人的东西,就往往得不到很高的分数,这是一个两难。

按照评委老师的标准去写,文章容易写得华而不实,如果不迎合,拿不到分数。所以一线老师很无奈,家长也很无奈,然后无奈地迎合,这是现实的状况。

B:您怎么看待这种无奈和矛盾?

Z:我以为,好文章有两种,一种是应试的好文章,一种是生活中被真实阅读的好文章,这两种“好”标准不同,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所以我以为,作为家长和老师,引导孩子要走中间地带。

以我自己来说,复习阶段,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把那些应试的优秀文章拿来分析,从立意、审题、选材、行文等各个方面,让孩子们摸到它的套路。但是,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孩子写真话、实话,展现真性情。

不要分数的创新是幼稚,只要分数的好文章,标准是短视的。我们既要眼前的分数的苟且,更要学生语文素养的诗与远方。所以老师很无奈。面对考试,只能是“戴着镣铐去跳舞”。这就是我真实的观点。

640.webp (4).jpg

张祖庆

B:高分作文就不能是好作文吗?

Z:也不是说所有应试文章都华而不实,也会有一些好文章的。只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辞藻华美、引经据典的文章,容易脱颖而出,而那些朴实的真诚的文章不太容易被看见。

B:我们为什么要学写作?

Z:的确,当前的写作教育过分注重写作技巧,而忽略了写作的动机。大家很少去关注,儿童为什么要写作?往往一上来就创设一个情境,让他写。至于为什么要写,很少有人去深思。

比如说应用文,我们往往孤零零地提出今天学写通知,明天学写会议记录,后天学写请假条。至于为什么写这些?很少提到。

事实上,应用文写作的价值在哪里?就是在真实应用过程中学习怎么写,而不是先学方法再去应用。这个是本末倒置,应该倒过来,因为需要应用,所以我教你写。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B:您的创意写作是“戴着镣铐去跳舞”吗?

Z:首先,创意写作,也不是我一个人在做,很多人都在做。最早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个学科,发展为很多西方高校的一门写作课。近十几年,它被引进到我们中国高校,我们中小学语文老师也在尝试着慢慢渗透,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

关于创意写作,我自己也有一些思考和尝试,几年下来,我进行了梳理,建构了一个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阶梯型的创意写作体系。

比方说,一二年级进行童诗读写,以诵读为主,适当鼓励儿童创作,还有绘本创意写作,读绘本,进行仿写、扩写、改写等。

三四年级,童书穿越写作。就是把自己摆到这本书当中去,跟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发生关联,然后创造新的故事情节。

还有,四五年级的微电影创意写作,五年级的交际语境创意写作,六年级的博客微信公众号创意写作等。

这些不是游离于教材的。如果教材中有可以整合的,就把两者整合起来,如果不能,教材照样教,创意写作的部分单独拎出来讲。那么时间哪里来?适当压缩阅读教学的时间。

640.webp (5).jpg

B:您的创意写作不同在哪里?具体怎样做?

Z:以微电影创意写作为例,当时其实是一个偶然的尝试。

2014年参加西湖博览会名师名校长论坛,关于写作公开课一直没有想法,后来《冲出亚马逊》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些灵感。我借用了电影中“人与鳄鱼博斗的场景”,带孩子们进行虚拟探险,激活他们的想象,让他们重去构思出一篇探险小说。

这次尝试很成功,后来就持续尝试,做了十几年。不过后来的形式就很多样了。

比如,看一部电影,可以抓电影中某个特点人物,学写外貌;看一个消音片段,通过人物表情动作模拟对话;或者根据一个片段练习连续动作的描写。

再比方说微电影,给电影宣传海报配故事梗概,你会怎么写?截取一部微电影中的二三十个画面改成绘本,你会留下哪些画面?剧情到最高潮的时候,停下来,你会怎样写后面的剧本?这都是电影创意写作。

B:您选择了很多元素做创意写作,如绘本、电影、童诗等,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Z: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应该有多丰富。生活中有很多好的艺术样式,它往往是语文的另一张脸,是语文的另一种鲜活的表情。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它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呢?

比方说绘本,这种“图片+文字”的文学样式,其实就相当于低段的语文课本,而且很多优秀的绘本并不比教科书质量差,还更富有童趣。

 640.webp (6).jpg

B:这种非传统意义上的文本,比起传统文本,有怎样的优势?

Z:拿电影来说,它是有声有色的活着的范文,它比文字更鲜活。

但它并不能取代文字,两者各有优势,我觉得还是要并存。孩子写文章,最终的目标是能够自己独立获取写作素材。我们用绘本也好,用电影也好,用其他素材也好,都只是一种辅助,用来增强孩子的写作兴趣。

用这些素材练习,相当于造米下锅。做饭需要米,我们帮助孩子把米找到,让他学习烧饭的方法。但写作真正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学会找米(素材),然后做饭(写文章)。然后孩子开始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真正地学会写作了。

所以这些素材永远不会取代传统的文本,不会取代传统的命题作文,两者都是需要的。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外滩教育”,作者张楠,编辑李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外滩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外滩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这位杭州一线语文特级教师说,满分作文等于劣质化妆品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