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一棵树的价值”统整项目墙
芥末堆 肥狗 5月5日文
建校三年半,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是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的一个关键词。
另一个关键词,则是“统整项目课程”。短短三年半时间,南科大二小开发了19个主题统整项目课程,所有年级老师、学生都参与其中。
把学科融合、统整并非新鲜事,但把统整项目课程在全校铺开,南科大二小算得上是“课改路上的开拓者”。
改革并不容易。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无法回避的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压力,不够成熟的教学体系……遇到的问题很多,对于南科大二小的校长和老师而言,这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实验。
但创新课程的落地和铺开,往往是一个见招拆招、不断优化的过程。如南科大二小副校长梁勇所言,“完成胜于完美,我们不怕问题。”
语文老师的“化学实验课”
“为什么我们平常喝的水会有不同的价格呢?”
课室里没有讲台,学生五六个人围成一桌,桌上摆放着不同品牌的饮用水。陈晓粧继续提问,“是什么影响了水的价格,水的成分吗?人力成本?矿泉水和纯净水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自由讨论以后,陈晓粧解释了不同矿泉水的成分表,哪些元素才是人体需要的,以及水瓶底下的数字代表什么含义。
而接下来的45分钟,陈晓粧要和南方科技大学海洋与工程系的老师杨德庭一起,给孩子们上一堂“水的过滤“实验课。
杨德庭介绍完过滤原理,轮到孩子们动手实验,一个小组完成一个过滤装置。本来稍显安静的孩子们在这个环节炸开了锅,有的干脆在凳子上蹲起来,这样就离桌子中央的实验器材更近。陈晓粧只在旁边看。杨德庭想替孩子们把过滤材料石头放入器皿,陈晓粧轻轻地说了一句,“让他们弄吧。”
供图:南科大二小
45分钟的课堂不够用。下课铃响了,还有好多同学在捣鼓过滤装置,不舍得放学。
我随机问了一个小男孩,“这节课好玩吗?“
男孩眼睛发亮,“好玩。“
陈晓粧是南科大二小的语文老师,这是三年级的“水之清”小组课。除了“水之清”,三年级还有”水之益““水之旅”分组课,从水的污染、水的功能、水的循环三个角度,构成统整项目课“水的世界”。
在南科大二小,“水的世界“主题课已经上过两届。这一次小组课,陈晓粧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设计:让学生关注水污染之余,陈晓粧也希望他们能够关注“离生活更近”的水,比如怎么样的饮用水更健康。
陈晓粧说,课堂能够教的内容有限,主题课的一个意义在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她给学生留了一个课后作业:《水的成分调查报告》。作业要求学生提一个和水有关的问题,然后自己去找原因。
跨学科的主题统整
区别于分科教学,统整项目课程淡化了学科属性,更强调基于某个主题和实际问题去做探索。
南科大二小的统整课分为四个阶段:开学前先阅读和主题相关的书;开学后上一次集体大课,让学生对整个主题、不同的分组有所了解,并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分组,打破原来的班级界限;之后是接近2个月的分组课和分科课学习,每星期两节课时,集中在一个下午;分组学习结束,学生回到班上和不同的小组交流,最后是课程展示、汇报和评价。
每门统整课有一个年级项目负责人,把控各个小组的教学,项目负责人采用轮流制。年级的每位老师都要选择一个分组,与小组其他老师合作授课。
分组时,有的老师选择发挥学科特长,有的老师会选择突破自我,陈晓粧常常是后者。
上二年级“多元智能”的主题课时,在五个分组里,陈晓粧选了“数理逻辑组”,和数学老师搭档。“我想知道数学老师是怎么发展数学思维的。”陈晓粧说。
为了设计数理逻辑课,陈晓粧阅读了有关多元智能的书,看了很多数学绘本。陈晓粧发现,很多很好的数学绘本并没有被利用起来。“数学老师不知道怎么讲绘本,语文老师觉得绘本对本科教学没有用。“
但陈晓粧决定用这种方式把数学和语文连接起来。在她的数理逻辑课上,通过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她把时钟的认读、时间的测量、和时间的感知融进绘本故事里,和数学老师的测量物品、制作日历课程相衔接。
学生作品:母鸡萝丝散步的时刻表。 供图:南科大二小
“其实数学老师也需要我。”陈晓粧说,在归纳、总结、描述收获这些环节,语文老师可以发挥优势。
用绘本教数学的方式让本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找到了乐趣。陈晓粧举例,卢语墨小朋友原本不擅长计算,对数字不敏感,但是在这门课上,她交上来的作业都很好。
“虽然绘本还没有让她的数学成绩迅速提升,但是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其趣味性,不失去对数学的信心,这才是最难得的。“陈晓粧说。
卢语墨小朋友画的“年货购物单”思维导图。 供图:南科大二小
张双是多元智能统整课另外一个小组——“音乐与存在”组的老师,同时也是项目负责人。为了准备统整课,她泛读了五、六本专业书,深入研究了其中两本,课前准备花了一个多月。
在小组课上,她会带着学生听音乐,然后把听音乐时的内心画像描绘出来。“统整课没有清晰的学科。在这门课上我好像是音乐老师,或者是心理疏导员。但其实我不是哪个学科的老师,我就是一名老师。“
张双给多元智能主题课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发现、发展不同的智能;帮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家长和老师自我成长。
张双清楚地记得,曾有记者来到学校收集,随机选了两名学生,这两名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接受收集时很自信,表达流畅,能清楚地说出自己喜欢什么活动。张双记得,他们在动觉组里表现很好,体育非常优秀,也许是从中找到了自信。
“如果只是看平常的学习成绩,老师看不到这些孩子优秀的一面,”张双说,“这也是教育过程的反思,看到那两个孩子的时候,我会想她成绩不好可能只是对这个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是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对。老师要看到孩子综合的一面。”
课程设计:摸着石头过河
“国家课程有很多资源,直接拿来就可以用了,但统整课资源很少,老师要自己去设计。”陈晓粧说。设计课程时,她要大量阅读与主题相关的书,先了解一个陌生领域的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特点和国家基础课程标准设计分组课。
在南科大二小,每个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参与统整课的设计和教学。
关于课程设计之难,今年的新任五年级统整课负责人孙志业深有体会。从暑假开始准备,孙志业设计的方案被否定数次,前后迭代出四个版本。因为以前没有开发课程的经验,而且今年五年级的主题课程是新设的,没有模板可以借鉴,孙志业用“痛苦”来形容研发过程。
“在以前的学校,把基础课程上好就够了。现在更辛苦一点,但是我的抗压能力、干活能力也明显提高了。”孙志业说。
即便不是新的主题课,老师也要在原来的课程基础上不断迭代创新。
“每个老师都在尝试,上次的做法不一定科学,每一次尝试都有遗憾。”四年级的语文老师钟文妙说。
这学期,她选择了四年级“茶文化”统整课的“茶之妙”组。按照以前的课程设计思路,茶之妙的课堂内容有化学实验,比如测试茶的酸碱度。但是钟文妙觉得,这和分科课没什么不同,放在科学课来做就够了。“而且,你买茶叶的时候不会去问酸碱度吧?”
钟文妙决定创新。“不如带着孩子真正完成一件事情,做出一个项目。”她把茶之妙课程改成一个茶叶公司的创业项目,学生要应聘一个岗位,比如项目经理、研发、宣传、销售、财务等,然后分工协作,完成茶饮品的研发、宣传、销售整个流程。
招聘现场
学生带着简历去应聘
在招聘会现场,有位学生上前应聘销售岗,钟文妙问,怎样才能卖出更多奶茶?
这位“求职者”给出了两个方案:制作宣传单,让客人现场品茶。“试喝可以让客人信任我们的产品,有了信任之后,客人也会帮着推广。”
“嗯,你的思路很清晰。”钟文妙点点头,在花名册上找到她的名字,写上“销售”。
“offer到手!”这位“准销售员”开心地说了句“谢谢”。
“什么叫跨学科?你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会去想这是在用英语知识,这是在用数学知识,不会想分科的概念。开一个公司,整个过程就会锻炼到很多能力。”钟文妙说。
但是显然,如此创新,会耗费老师更多精力。我问钟文妙,”都这么累了,为什么还要创新?“
她的回答毫不迟疑,“因为有意思啊。”
团队统筹很重要
要在全校铺开统整课,挑战不仅来源于课程设计,老师合作、后勤行政资源调度、老师课表安排等,都是确保统整课能够正常运作的齿轮之一。
担任多元智能的项目负责人时,张双要了解各小组的课程内涵,开学前和校长老师沟通思路、确定分组,开课后不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把握各小组课程进展,帮助小组老师一起头脑风暴,最后还要做教学总结。
除此之外,她还要和学校的后勤、行政等部门打交道,熟悉采购、财务报销的流程,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教学资源的顺利调度,保证正常教学的开展。“统整课看着简单,其实真的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内外协作。”
“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变成项目负责人后,一个人对接十几个人,信息量非常不一样。”张双说。
对于负责学校统整项目课程的科研主任王思思而言,如何统筹课程团队、协调各老师的教学时间和工作量,一度是个难题。有的老师有跨年级的学科教学任务,有时会和统整课的教学时间冲突。另外,每门统整课都要摄像记录,而全校只有两个摄影师。时间协调、工作量的均衡,一张简单的统整课表背后,其实有很多困难要克服。
试错中前行
项目负责人会议,小组会议,讲座培训,校长也没少开。
推行统整课的第一年,校长平均一个星期要组织三四次会议,在学校的“世界咖啡屋”里,带着老师一起头脑风暴。虽然统整课的概念在台湾、美国流行已久,但是具体至案例实践,还要靠校长和老师自己摸索。
“困难很多,每一年都在改。“副校长梁勇说。第一年,南科大二小做的是大框架,确定集体大课、分组课、分享汇报的上课思路。第二年重点打磨课程内涵,比如生发出驱动问题,强调学生提问的能力。第三年丰富活动形式,开展和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并新设了博物馆课程。
开展三年半,南科大二小慢慢积累起自己的统整项目课程教案。对一些主题课程,老师不再需要从头搭框架,而只要在原来的课程基础上做优化迭代,时间成本慢慢减少。
南科大二小编制的统整项目课程指南。供图:南科大二小
已开发的19个课程主题。供图:南科大二小
迈入统整课改的第四年,南科大二小要在教研上下更大功夫。
课改开展至今,学校没有请专家培训,主要是自己摸索。对于怎样设计统整课,统整课和学科课的关系,学科课怎样支持统整课,唐晓勇校长觉得老师的理解不够深。
今年,南科大二小打算请台湾的老师过来,给老师们做更深入的培训,包括统整课怎么上,小组怎么合作。
“有困惑很正常,就是要成长。每年的课程都是在老师的困惑之上不断迭代的。”唐校长说。
(除注明外,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