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EXELS
“绚丽突围”或破茧成蝶?30岁后留学的范海涛说,留学也许只是看上去很美
作为《北京青年报》前财经记者,在2009年撰写的李开复传记《世界因你不同》让范海涛名声大噪。头顶无数光环,收获鲜花掌声,范海涛却开始思考:我想要做什么,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出国留学一直都是范海涛的梦想,“如果我要写自己的遗愿清单,那么出国留学一定名列其中。”怀揣着对留学生活的好奇心和自我提升的好胜心,范海涛开始了自己“美国梦”的征程。
范海涛说,留学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事情。“现在大多数人谈到的都是留学的好处和积极影响,但留学的负面影响和可能带来的诸多困难也是值得人留意和关注的。”香车宝马、风雨晴岚,皆为表象。留学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旁人意想不到的困难,譬如由于语言不通而在上课和与人交流中出现问题,又或者因文化差异而无法适应留学生活,被消极的负面情绪长时间缠绕。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就会选择逃避式的处理方式,离群索居或者回国。
“即使我从哥大毕业后,当了新浪驻美记者,我依然没有百分百克服对于语言的恐惧。”范海涛对芥末堆说,留学过程中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有时候很难克服,尤其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很容易滋生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带来的将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不自信,因此,留学的人都要有一颗强大的“钻石心”。
丹诚开普基金创始人郭丹:K12的资本周期快要走完了
“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我主要看它的产业、产品和资本这三个周期。”做过资深互联网分析师的丹诚开普基金创始人郭丹表示,自己并不看好目前“大热”的K12领域,原因在于“K12的资本周期快要走完了”。
K12领域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2014年6月,由申银万国发布的《互联网教育行业深度报告》称,未来五年内K12线下产业规模将达2000亿元,而其互联网化市场规模则将达1500亿元。K12领域虽火,各类投资行为也屡见不鲜,但纵观K12这些年的发展轨迹,依然是游走于学校的“围墙”之外,不痛不痒地在传统培训市场抢单。郭丹表示,K12的资本周期已经快要过去,没有教育体制的根本性变革,K12领域只能出现更多的资本泡沫和淘汰洗牌,“至少现存的几种变现模式,都没得到实质性的突破。”
尽管K12的资本周期快要走完,但产业周期之路依然漫长。郭丹说,看产业周期主要有三个维度: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平台搭建和服务内容填充;而产品周期则主要看产品应用的技术及产品在用户中的渗透率。从这两个方面看,K12的产品周期还远远没到。“看产品渗透率主要参照四个场景:课堂、作业、考试和备考。这四个场景中产品使用率均比较高的公司少之又少。好多时候资本已经进来了,但公司商业模式还不清晰,在产品还没打磨好、还没找到靠谱盈利模式时,这个公司的存活都会出现问题。”郭丹说。
潘欣:关于网红老师的思考
1、网红这词最近恶俗的不得了,网红教师这词最近在教育圈更是无比的恶俗。但是俗的就是大众的、就是通行的,抛开恶的一部分,自有俗的道理所在。
2、初见网红老师这词,心想这不就是名师吗?想想那个搞疯狂英语的李阳,如果当年有互联网,也必是一代网红……老师了。再想想,李阳前两年打了老婆制造的轰动效应,可比如今号称挣个年薪几百万的网红老师更“红”多了。
3、如果拆解“网红+老师”为两个词,重点在老师,那网红老师=名师,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当下和历史的区别无非就是互联网让老师更红,尤其是有了直播这个载体之后。一个老师再红,教什么是基础,是立身之本,人是次要的。譬如李阳,他得以教英语为基础,在英语基础上洗个脑、网个红是成立的。倒过来未必能跑的通。
4、但是,如果拆解“网红+老师”为两个词,重点在网红,那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了。说白了,人为核心,教什么是次要的。你红了,今天讲英语,大家听;明天讲历史,大家还听;后天讲金瓶梅,大家更得听。猛一看,这还能叫老师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觉得可以叫,只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5、名师类网红,有很强的边界。如果你是个体户,自己能挣多少钱其实大概算算都能门清的,哪怕互联网再没有边界,你的专业能覆盖的受众总是有限的。当然,你可以像俺家大BOSS洪哥一样成为最有钱的老师,但那和网红或老师无关了,这叫企业家。如果你从属于机构,自己能挣的钱更是不用掐指也能算的出来的。当然,你要说有没有能跨越边界跨品类的,一定会有,但这属于个例,不具备大规模可复制性。
6、对于机构老师来说,那该有人说了,那就不再机构干了单干呗。这确实是可以的,但未必是适合你的。前阵子看有人排了TOP100网红,你觉得自己放全中国能排到TOP10000网红老师,我觉得你可以试试。但是,你还别忘了,你现在的红,机构品牌的背书比互联网给你的背书有效N倍。我见太多所谓的名师单干后吃了两三年机构+名师的红利之后销声匿迹的案例。都说做互联网来钱快,中国几百万个网站,你知道有几个能赚钱的?网红老师同比,只要你们别都把自己想成BAT就好。
7、网红类名师,边界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她们可能做不到全品类通吃,但跨几个品类肯定没问题,但能挣多少钱还真是一时半会算不清楚的。就好比罗辑思维,其实就是这类的典型,虽然经常瞎讲一气,但关键是他在讲。题图是某某证券的网红“分析师”,相信大家都能看懂。这种跨品类,肯定是具有可复制性的。
8、无论名师类网红还是网红类名师,都应该是有方法可培训可批量产出的,但是金字塔尖的人,终归还是要靠天赋的。第一类好培养,培训机构现在做的事上做加法就够了;第二类,那些网红背后的经纪公司和推手们能培养出网红来,为什么不能培养出网红类名师呢?对于经纪公司来说,其实是来钱太慢;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目前还缺乏这个意识或认为没有必要性。
9、貌似教育行业有些人还在争论什么体制内教师和网红老师的关系。其实没一毛钱关系,这事发酵之初,就没一毛钱关系,如我“关于公关的思考”一文的观点,高度疑似莫须有或移花接木。就好像当年的下海一样,当体制外的诱惑和回报足够大,体制内的老师也压根不会考虑什么教育部的政策;没那本事的教育部给你开放了你也挣不到那钱啊;能挣点额外钱的,没互联网他也会在自己家里支个桌子挣着外快。
10,满篇都在谈钱,真庸俗。但你说当网红老师图什么,不就是图钱吗?你如果有成为一颗网红老师的心,千万别跟我谈情怀。
新媒体时代创始人如何实现IP化营销
近日,在“2016 TIME教育营销大会”上,一招创始人大尤发表了题为“新媒体营销之创始人IP化”的演讲,大尤表示,所有的消费都是由认知来引领的,而认知是由IP来输出的。每个企业家和创始人都必须力争成为所在领域的IP,2016年每个细分领域都会出现IP,鲸吞用户和资源。
“创始人IP营销,乔布斯就是一个典型,消费者会因为他的人格,因为喜欢他,从而喜欢上他所代表的品牌,并为此消费。”大尤表示,创始人的人格化输出,相对于冷冰冰的产品和未成熟品牌更符合人性,传播、感染、影响的效率更高;在当下的众媒体时代,中心化媒体失效,冒头的IP几乎可以略多所有资源,吸引所有眼球;此外,输出创始人的IP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担心离职的问题,这种做法目标明确,载体清晰、更有利于提高IP形象塑造的成功率,符合大多数公司的内部运营生态。
对于如何实现创始人的IP化,大尤认为要分为四步走,即定位、诠释、传播和转化。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