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介绍各地推进“双减”工作的动态和经验。
芥末堆将持续更新有关”双减“的动态,敬请关注。
“双减”动态
双减政策落地,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不再审批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校外培训机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校外培训的,均适用该指南。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
全面实施“治乱、减负、防风险”行动。
“双减”下的北京行动
辽宁实行中小学教师“双减”工作承诺制,组织开展签订承诺书活动。
2021年一季度,对134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重点检查,对7家存在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集中整改。
创新培训收费模式,严控过高收费行为。
强化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
目前,上海已实现公民办小学100%开展校内课后服务。
浙江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的文章《以“双减”为突破打好减负组合拳》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观。
主要从行动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规范课程设置、课后服务管理、督导检查五个方面开展行动。
实现减负,校外培训整治是关键,提升教学质量是根本支撑。
建立考评机制,将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体系。
“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明确各方责任。
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
暑期里组织学生自愿参加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
建立工作清单,设立专门举报平台(电话),凡举必查。
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有798所,占比62.3%;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76.17万人,占比60.1%。
率先建立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审查制度,在省级层面直接对教育移动应用产品进行全面审查。
2020年以来,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113所,完成整改1569所,取缔238所。
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入手,实现在监管方式、教学内容、校内外关系上的转变。
在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招生“十严禁”要求,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全区参与学生数80.54万人。
坚持对校外培训机构严格审批登记、严格监管,细化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标准。
2021年春季学期,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小学生离校时已全部完成书面作业。
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
青海各地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提供了多种特色的课后服务。
把开展课后服务作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的有效路径。
中小学要将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的检查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等挂钩。
目前,湖南省各地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每周五天课后服务实现了100%全覆盖。
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各地不得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浙江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
对超前超纲、内容低俗、虚假宣传、收费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的,责令停业整顿。
7月中旬开始,成都各区(市)县就不得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确保2021年年底前有效减轻课业负担和培训负担,两年内“双减”工作成效显著。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面向学生(含家长)销售周末、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课程、课时包。
到2023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校外培训行为全面规范。
坚决杜绝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试排名以及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等行为。
不再审批三类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转登为非营利性机构。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面向中小学生、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集中组织学科类培训。
学校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等行为,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总量等。
针对近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有关“双减”的热点问题,北京市教委作出回应。
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优化考试形式和成绩呈现方式,稳步推进省级统一命题。
培训机构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学校可多途径多形式提供学生假期托管服务,不得引入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
实现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
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方案》对学校招生、校内管理以及校外培训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
要充分利用少年宫、文艺院团等社会资源,打造特色课后服务名片。
对校外培训行为的规范采用分片包干制,“一对一”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政策宣讲,引导其注销或转型发展。
建立全市规范校外培训风险防控专项工作日报告制度
不得面向中小学生、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集中组织学科类培训。
停止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
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转型发展。
坚决查处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和打“擦边球”问题,坚决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
相关消息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7月求职者中,期望继续从事教培行业的比例(61.6%)比3月(57.7%)有所提高。
广州、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威海、河北、四川、长治市潞州区等地的民办教育协会等相关组织单位陆续发出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倡议。
“双减”政策落地,转型随之即来。
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双减”工作重要意义。
整合近期与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相关的消息及已出台的政策,以供参考。
“贯彻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学校,公司进行业务方向的调整,退出K12教育领域。”
关注政策落地,可能存在课程开展和机构拓展受限等风险。
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
防止校外培训机构超前超纲培训,强化线上教育监管。
今年教育部将把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列入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教育上市公司相继发布个股公告,厘清双减影响。
一起教育科技、精锐教育和瑞思教育发布个股公告,解释国家“双减”政策对公司的影响。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21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方案》。
正确认识校外培训定位,加快转型成为有益补充。
网龙将结合已有产品和此前的立项规划,通过科普类教育产品持续探索适应新监管环境的业务模式。
各省自2021年8月30日起,每月15日和30日前,报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
“广州市作为“双减”全国试点地区,要先行先试,在全国作出探索示范。”
受疫情影响公司职校与复读业务营收下降25.75%。
2021年Q2,有道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业务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24%。
一名新东方泡泡少儿老师向芥末堆表示确有此事,部门教师或离职,或转而负责素质教育教学内容。
考虑到校区周中排课少、运营成本大等原因。
此外,还将探索职业教育和智能数字产品领域。
面对课后服务体育老师供给不足的问题,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也是探索当中比较好的做法之一。
拟从家庭教育角度作出规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
北京、上海、重庆的“双减”示范。
解读分析
回归教育本质,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制定的管理要求。
德国重视教育,中国重视高等教育。
阐述教育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方向和成长路径。
近期,多地已经围绕“双减”采取行动。
不论是教育行业从业者,还是所有与教育相关的参与者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时代。
“双减”之下,教育公司不得不做出调整。
选择出海,教育公司同样要面对政策、经济、本地化的难题。
治理应“双管齐下”,而非“一头堵死”。
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
风暴中的教培行业也将逐渐回归平静,回归教育本质,回归立德树人之源。
重新分配资源,调整组织架构。
家长要做好教育角色转型的心理建设。
深入认识“双减”,大家才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始选择。
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的机会与问题。
大批校外学科培训的学生将被分流到春夏令营和户外实践活动等泛研学活动中.
在一个永远不会被满足的教育市场里,”双减“落地之后还有哪些变局和转机?
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迎风口,教师考编成热门。
校外培训受限,暑期夏令营时机到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巨人的“倒下”并非一日之寒。
学科类忙转型,素质类忙规范。
中国的教育科技是否还需要资本和人才的进入?
或许,日本的经验可以给国内教培从业者们一些借鉴。
减负,从来只是答案的一半。
近两年“井喷式”增长的体培行业。
辅导班即将在这个暑期“谢幕”,但对家长们来说,担忧始终存在。
“混业经营”可减少社会资源浪费,降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营成本。
探索科创、享受艺术、投身运动……
当前核心的教育供需矛盾是重新定位各个业态主体的功能。
在“双减”议题的背后,教育的竞争与“内卷”,与全球性趋势紧密关联。
“双减”之后,消课已成为班主任、销售的核心 KPI。
“双减”后的新学期生活,“出来玩的孩子确实增多了”。
评论
校外教培机构能否回归教育正轨?
调整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着力实现“五个转变”。
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
治教培机构易,治教育焦虑难。
以政策利剑彻底斩断资本干扰、垄断教育行业之手。
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
部分违规校外培训活动转入地下,除了不合规,更大的隐患在于不安全。
"一刀切"全面关停培训机构的懒政行为不可取。
“减负”要减学生、减家长、减校长的课业负担,但也要减掉他们的后顾之忧。
评价指挥棒,决定了办学导向。
科学审核、强化协同,抵制隐形变异违规培训。
教育改革不再是小修小补的局部性改革,而是具有政策组合拳攻势的系统性改革。
行业相关
研学旅行道阻且长
很多人在关注“双减”政策减了什么,却很少有人看到“双减”政策加了什么。
这片曾经蕴藏着无数机会的沃土此刻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转型,是教育全行业的事。
不确定的监管环境给教考培训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双减”后的动态平衡。
课后易这两个月的业务咨询量同比增加了10倍,成交量则增加了3倍。
法院受理教培公司的破产申请后,教培公司的股东能够逃脱未到期的出资义务吗?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
沟壑如果无法填平,那也不要放任它,让它越陷越深。
“双减”之下,内驱力才是成长的正确打开方式。
“双减”政策的落地不仅意味着教培机构要做出大调整、大转变,还意味着学校教学需进行深刻的变革。
“双减后,比较费家长。”
境外教材管理办法、修订后的民促法实施条例均明确,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义务教育学校都不得选用境外教材。
“本想先考教资再考编,没想到政策来的那么快”。
作为承载转型期望的素质教育赛道之一,在线音乐教育尚未跑通已有模式,“双减”震荡又至,音乐教育在线化的命题何解。